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举制度的发展 有人將近代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歸咎於科舉制度,真的如此嗎?

火烧 2021-12-22 14:16:43 1038
有人將近代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歸咎於科舉制度,真的如此嗎? 有些人認為,自隋唐開設以來,古代的科舉制度對封建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有些人卻認為古代科舉制度較為死板,限制了創新思維,阻礙了社會思
科举制度的发展 有人將近代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歸咎於科舉制度,真的如此嗎?

有人將近代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歸咎於科舉制度,真的如此嗎?  

有些人認為,自隋唐開設以來,古代的科舉制度對封建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有些人卻認為古代科舉制度較為死板,限制了創新思維,阻礙了社會思想的進步,尤其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是極為落後的選拔制度,甚至還認為科舉考試是造成近代中國落後西方的原因之一。
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看待古代的科舉制度呢?
馬克思哲學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這就要求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
有道是「存在即是合理」,科舉制度的出現,肯定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打破傳統的世襲制。
開設科舉之前,封建王朝大都採取世襲制,日積月累之後,傳統家族對皇權存在了一定的制約。科舉制度開設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從民間選拔優秀的管理人才,以此整頓吏制,打破貴族世襲,壟斷權力的局面,從而減少對皇權的制約。自隋唐開設科舉以來,確實打破傳統家族壟斷,也對封建社會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同時比起軍功授爵制、九品中正制、世襲制等一系列任命官員的制度來說,科舉制無疑是最公平、最公正、最合理的一種選拔方式方法。
二、打破階層固化,穩定社會秩序。
自隋唐開創科舉以來,寒門也可以出高官。換句話說,寒門子弟不需要跟別人「拼爹」,只要自強不息,不懈努力,便能通過科舉完成鯉魚躍龍門,逆襲「官二代」和「富二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古代的科舉制度打破社會階層固化,促進社會各階層的流動,讓底層青年看到了希望,從而在穩定社會秩序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繁榮中國文化
科舉制講得是廣招英才,唯才是舉。不論出身高低,不論財富多寡,只要有知識、有才學的人都可以參加。如此一來,舉國上下掀起了讀書熱潮,促進古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也繁榮了中國傳統文化,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文壇巨匠,先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接著是宋詞大文豪蘇軾、辛棄疾,再到後來的元曲四大家,到了最後,明清四大古典小說的問世。可以說,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盛行的和巔峰的文學,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魁寶,這與古代科舉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科舉制度也確實存在著一些弊端,尤其到了明清後期,政府採取「八股取仕」,弊端就日益顯現。當時八股文所考內容都是儒學經史,還有固定的寫作格式,容易陷入模板化、套路化,如此一來,給應試者思想戴上了無形的枷鎖,扼殺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從而阻礙了社會思想的進步。
總而言之,古代科舉制度確實是利弊共存的。我們不能因為科舉制度確實存在一些利處,就大肆宣揚,甚至過分、誇大其詞地宣揚它的利處。當然我們更不能因為科舉制度存在一些弊端,我們就因噎廢食,全盤否定它,廢棄它。作為現代人,我們更應該客觀地看待科舉制度,揚長補短,使其為社會發展而服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