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自然灾害
-
三年自然灾害——信阳事件
信阳事件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最惨烈的案例,因浮夸风和强制征粮导致大批农民饿死,揭示了当时粮食政策的严重问题。
三年自然灾害 信阳事件 浮夸风 农民饿死 粮食征购 反瞒产 -
前30年发展简要--农业篇(三):1958年——1965年
文章回顾1958至1965年农业发展,涵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三年自然灾害,分析政策影响与农业经济变化,聚焦农业政策与历史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农业政策分析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农业发展 -
“饿死两千万”之说是个政治骗局
文章质疑‘饿死两千万’数字为政治捏造,强调该数字非真实统计,而是主观臆断与政治需要结合产物。作者作为经历者,回忆当年生活细节,指出实际饿死人数远低于传言,老人们称此为‘放狗屁’。
三年自然灾害 历史真相 大跃进 饥荒数据 饿死两千万 政治骗局 -
“三年自然灾害”不是饿殍遍野!
文章通过1952-1964年人口数据与普查结果,分析指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口并未出现大规模饿殍遍野现象,强调数据逻辑与增长趋势,揭示历史真实情况。
出生率 三年自然灾害 人口增长 粮食产量 人口数据 死亡率 -
三年自然灾害,三年饥饿:母亲带我走出艰难
文章讲述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母亲用有限的粮食养育孩子,以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度过饥饿时期,展现母爱与信仰的力量。
教育 三年自然灾害 成长 饥饿 母亲 母爱 -
饿死多少人必须有证据
文章质疑饿死三千万数字缺乏证据,分析人口减少原因,强调需具体数据支持,探讨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影响及死亡统计问题。
三年自然灾害 人口减少 饿死三千万 人口统计 灾难影响 死亡证据 -
别让人偷梁换柱--“非正常死亡”不等于“饿死”
文章指出非正常死亡不等于饿死,分析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亡人数与饿死比例,强调概念区分,讨论历史数据与现实问题,反思大跃进与公共食堂的影响。
三年自然灾害 饿死 非正常死亡 石仲泉 死亡人数 蒋正华 -
纸是包不住火的,“饿死几千万人”的慌言被小右自己的愚蠢所戳穿
文章揭露‘三年自然灾害饿死几千万人’的谣言被右派自身愚蠢行为戳穿,强调实践检验真理,呼吁停止无端攻击毛主席,维护民族利益。
三年自然灾害 民族利益 饿死几千万人 毛主席攻击 右派造谣 谣言戳穿 -
从近来的新闻看三年自然灾害是千真万确的
文章通过近年新闻提及的大旱和水利建设,揭示三年自然灾害的真实存在。结合历史资料,展现当时大旱与水利建设的关联,强调自然灾害与人为因素的交织,引发对历史事件的深度思考。
三年自然灾害 历史回顾 水利建设 近年新闻 大旱记录 人祸与天灾 -
失忆的中国-----历史不能有选择的记忆
文章探讨中国历史记忆的选择性,以三年自然灾害为例,讲述当时救灾过程与群众对党的信任,反映历史真实与记忆缺失的问题。
三年自然灾害 党群关系 历史记忆 失忆的中国 救灾过程 群众信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