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级注册建筑师 不能挂靠 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历史

火烧 2022-12-26 16:53:58 1057
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历史 1.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工学学士毕业:5年可考2.建筑学学士毕业:3年可考3.建筑学硕士、博士毕业:2年可考。以上报考条件可以在网上查询。总之一定要有工作经验才能报考。至于你

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历史  

1.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1.工学学士毕业:5年可考2.建筑学学士毕业:3年可考3.建筑学硕士、博士毕业:2年可考。

以上报考条件可以在网上查询。总之一定要有工作经验才能报考。

至于你们老师总是考不上,只能说明此君只顾炒羹挣钱了,考不上很正常。一般来说重点院校毕业的,多数考5年都能通过。

通不过的自己找原因去。这个考试从知识上讲很基础,但需要一定实践经验。

本人2年就通过了,没觉得太难。当然,我复习的比较认真。

当然,周围过不去的人很多,90%以上都是临考试了才临时看看书,能过就怪了。像我这样2年能过的,十不足一。

本人是天大的,没有给天大丢脸。这个考试在上海的通过率是10%,现在基本上是每年考生3000,300个通过的。

考虑到有5年机会,通过率还可以的。你现在需要考虑的不是这个,离你太遥远,10年以后的事情了。

先打好基础,能够学到东西才是真。

2.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建筑师

周公、弥牟、鲁班、萧何、杨城延、刘彻、喻皓、李诫、三罗喇嘛、班丹藏布、郭瑾,等~

建筑师,是指受过专业教育或训练,以建筑设计为主要职业的人。建筑师通过与工程投资方 (即通常所说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

建筑师一般在专门的建筑事务所工作或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在逐步复杂的建筑营造领域,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扮演一种在建筑投资方和专业设计方(比如机电设计,结构设计等等)及施工方之间的沟通角色。建筑师通常为建筑投资者所雇佣并对其负责而不是建筑施工者。

3.我国一级注册建筑师有多少人

一、报考条件 1、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可申报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 专 业 学 位 或 学 历 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最少时间 对应的最迟毕业年限 建 筑 学 建筑设计 本科及以上 建筑学硕士或以上毕业 2年 2006年 建筑学学士 3年 2005年 五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5年 2003年 四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7年 2001年 专科 三年制毕业 9年 1999年 二年制毕业 10年 1998年 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 建筑工程 房屋建筑工程风景园林建筑装饰技术环境艺术 本科及以上 工学博士毕业 2年 2006年 工学硕士或研究生毕业 6年 2002年 五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7年 2001年 四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8年 2000年 专科 三年制毕业 10年 1998年 二年制毕业 11年 1997年 其它工科 本科及以上 工学硕士或研究生毕业 7年 2001年 五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8年 2000年 四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9年 1999年 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建设部令第167号),本表专业中加入了“环境艺术”。

2、不具备上表规定学历的申请报名考试人员应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满15年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报名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 (1)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完成民用建筑设计三级及以上项目四项全过程设计,其中二级以上项目不少于一项。 (2)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完成其它类型建筑设计中型及以上项目四项全过程设计,其中大型项目或特种建筑项目不少于一项。

说明:“民用建筑设计”、“其它类型建筑设计”等级的划分参见国家物价局、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375号)及《工程设计收费标准(1992年修订本)》中的工程等级划分部分。 提示:各地对考试报考资格会有些许差异,请欲报考的考生详细咨询当地人事考试中心!--------------------------------------------------------------------------------2008年度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 一、报考条件 1、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可申报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 专 业 学 历 从事建筑设计的最少时间 对应的 最迟毕 业年限 中专(不含 职业 中专) 建筑学(建筑设计术) 四年制(含高中起点三年制)毕业 5年 2003年 建筑学(建筑设计术) 三年制(含高中起点二年制)毕业 7年 2001年 相近专业 四年制(含高中起点三年制)毕业 8年 2000年 相近专业 三年制(含高中起点二年制)毕业 10年 1998年 建筑学(建筑设计技术) 三年制成人中专毕业 8年 2000年 相近专业 三年制成人中专毕业 10年 1998年 大专 建筑学(建筑设计) 毕业 3年 2005年 相近专业 毕业 4年 2004年 本科及以上 建筑学 大学本科(含以上)毕业 2年 2006年 相近专业 大学本科(含以上)毕业 3年 2005年 注:“相近专业”:中专为建筑装饰、城镇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村镇建设;大专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装饰技术、房屋建筑工程、环境艺术;本科及以上为城市规划、建筑工程 、环境艺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建设部令第167号),本表专业中加入了“环境艺术”。 2、具有助理建筑师、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建筑设计或者相关业务3 年(含3年)以上人员,可以申报考试。

3、不具备上表规定学历的申请报名考试人员应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满13年且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报名参加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 (1)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完成民用建筑设计四级及以上项目四项全过程设计,其中三级以上项目不少于一项。 (2)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完成其它类型建筑设计小型及以上项目四项全过程设计,其中中型项目不少于一项。

提示:各地对考试报考资格会有些许差异,请欲报考的考生详细咨询当地人事考试中心。

4.一级注册建筑师全过有多少08年之前的

一、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知识题) 1.1 场地选择 能根据项目建议书,了解规划及市政部门的要求。

收集和分析必须的设计基础资料,从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对场地开发作出比较和评价。 1.2建筑策划 能根据项目建议书及设计基础资料,提出项目构成及总体构想,包括:项目构成、空间关系、使用方式、环境保护、结构选型、设备系统、建筑规模、经济分析、工程投资、建设周期等,为进一步发展设计提供依据。

1.3 场地设计 理解场地的地形、地貌、气象、地质、交通情况、周围建筑及空间特征,解决好建筑物布置、道路交通、停车、广场、竖向设计、管线及绿化布置,并符合法规规范。 二、建筑设计(知识题) 2.1 系统掌握建筑设计的各项基础理论、公共和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掌握建筑类别等级的划分及各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掌握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标准;理解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建筑与技术、建筑与人的行为方式的关系。

2.2 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了解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古代建筑与园林的主要特征和技术成就;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2.3 了解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环境景观及可持续性发展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设计知识。

2.4 掌握各类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和法规。 三、建筑结构 3.1 对结构力学有基本了解,对常见荷载、常见建筑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有清晰概念,能定性识别杆系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内力图、变形形式及简单计算。

3.2 了解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结构的力学性能、使用范围、主要构造及结构概念设计。 3.3 了解多层、高层及大跨度建筑结构选型的基本知识、结构概念设计;了解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类结构形式在不同抗震烈度下的使用范围;了解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的类型及选择的基本原则;了解一般建筑物、构筑物的构件设计与计算。

四、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4.1 了解建筑热工的基本原理和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原则;掌握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防潮的设计,以及日照、遮阳、自然通风方面的设计。 4.2 了解建筑采光和照明的基本原理,掌握采光设计标准与计算;了解室内外环境照明对光和色的控制;了解采光和照明节能的一般原则和措施。

4.3 了解建筑声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城市环境噪声与建筑室内噪声允许标准;了解建筑隔声设计与吸声材料和构造的选用原则;了解建筑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的一般原则;了解室内音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及音质设计的基本原则。 4.4 了解冷水储存、加压及分配,热水加热方式及供应系统;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水污染的防治及抗震措施;了解消防给水与自动灭火系统、污水系统及透气系统、雨水系统和建筑节水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主要规定和要求。

4.5 了解采暖的热源、热媒及系统,空调冷热源及水系统;了解机房(锅炉房、制冷机房、空调机房)及主要设备的空间要求;了解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及其控制;了解建筑设计与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节能的关系及高层建筑防火排烟;了解燃气种类及安全措施。 4.6 了解电力供配电方式,室内外电气配线,电气系统的安全防护,供配电设备,电气照明设计及节能,以及建筑防雷的基本知识;了解通信、广播、扩声、呼叫、有线电视、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建筑设备自控、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方面的基本知识。

五、建筑材料与构造 5.1 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分类;了解常用材料(含新型建材)的物理化学性能、材料规格、使用范围及其检验、检测方法;了解绿色建材的性能及评价标准。 5.2 掌握一般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能正确选用材料,合理解决其构造与连接;了解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构造节点及其对工艺技术精度的要求。

六、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 6.1 了解基本建设费用的组成;了解工程项目概、预算内容及编制方法;了解一般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土建工程分部分项单价;了解建筑材料的价格信息,能估算一般建筑工程的单方造价;了解一般建设项目的主要经济指标及经济评价方法;熟悉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 6.2 了解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防水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基本知识。

6.3 了解与工程勘察设计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基本精神;熟悉注册建筑师考试、注册、执业、继续教育及注册建筑师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规定;了解设计业务招标投标、承包发包及签订设计合同等市场行为方面的规定;熟悉设计文件编制的原则、依据、程序、质量和深度要求;熟悉修改设计文件等方面的规定;熟悉执行工程建设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管理方面的规定;了解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程序和建设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了解对工程建设中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规定。 七、建筑方案设计(作图题) 检验应试者的建筑方案设计构思能力和实践能力,对试题能作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包括:总平面布置、平面功能组合、合理的空间构成等,并符合法规规范。

八、建筑技术设计(作图题) 检验应试者在。

5.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者及详细介绍

设计者是何镜堂。

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

男,汉族,1938年4月生,广东东莞人,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

学习简历

1961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五年),

一级注册建筑师 不能挂靠 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历史

1961年至1965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攻读研究生。

工作简历

1965年至1967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

1967年至1973年,在湖北省建筑设计院工作,

1973年至1983年,在北京轻工业部设计院工作,

1983年调入华南理工大学。

1992年晋升为教授,

1993年1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199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2004年任学部常委。

社会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评议组成员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

广东省土建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建筑学会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主任

广州市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广州市建筑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国家大剧院专家组成员

荣誉称号

2000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0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研究方向及成果

从事建筑创作及建筑研究,提出了"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哲理和创造思想,体现在大量的建筑创作作品中。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工程有100多项,获部、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40多项(其中国家金奖1项,国家银奖2项,国家铜奖2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14项)。为国家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建筑研究生,目前正读博士、硕士生40多名。主要学术著作有《当代中国建筑师--何镜堂》等4部专著。近期在《建筑学报》发表一批学术论文,主要论文有《文化环境的延伸与再创造》、《超高层办公建筑可持续发展研究》、《鸦片战争海战馆创作构思》等。

代表作品有: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浙江大学紫金校区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

江南大学校园

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馆

佛山电力大厦

深圳科学馆

中国市长大厦

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

大都会广场

重庆大学

广州大学城

北京奥运羽毛球馆

北京奥运摔跤馆

9.18纪念馆等。

6.中国馆,历史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中国馆的造型具有标志性、地域性和唯一性的特征,它的外表是什么颜色,这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那么,什么颜色最能代表中国特色呢?设计者自然想到了“中国红”,一种代表喜悦和鼓舞的颜色,一种大气、稳重、经典的颜色。可是红色在大型建筑中非常难用,由于红色的波长强、刺眼而跳跃,搞不好会有飘起来的感觉,从而影响整体形象。

其实,中国红是一个概念比较模糊的颜色,大红的对联,火红的灯笼,红红的中国结,这些都叫中国红。可是在不同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它又呈现出多种审美表达。

如故宫太和殿所展示的“红”就达五种之多,怎样在现代建筑中用好“中国红”呢?为此,设计者专门请来中国美术学院研究所的专家,通过反复试验,现场观察,实物对比,最后商定中国馆不可能用一种红,而是借用故宫红的色彩,采取多种渐变。于是,就有了中国馆外表从上到下,由深到浅四种红色的 “退晕”渐变,上面重一点,下面轻一点,既传统又时尚,丰富了中国红的内涵,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和空间感,极富生气和活力。

中国馆披上了“中国红”,传达出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展示着“热情、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这是对中国特色的又一最好解读。

东方之冠,高高耸起,象征着中华的鼎盛与繁荣。而舒展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则形成深厚的依托之态,为人们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

它的布局借鉴了《禹贡》对疆土的概括,即“九州”之说。这个在圆明园中也有体现,其文化理念和空间意识的文化之根,可追溯到《周易》。

国家馆和地区馆的巧妙布局,主次有序,象征着国家一统的精神,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地区馆周边自然折转的空中游廊、台阶步道和园林小品,相互衔接得异常完美,建筑外观镌刻有叠篆文字,环廊外侧立面印有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而环廊中的小品表面,还刻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合作。所有这些都对中国特色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表达。

时代精神的彰显与弘扬 巍峨壮观的中国馆绝对高度63米,相当于西安大雁塔(64米),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它的外形既像宝鼎,又像一盏巨大的酒杯,高高举起,盛情欢迎五洲四海的朋友;同时它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冲天而起,预示着中国将翱翔万里,称雄世界。

中国馆建筑的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面对即将在中国本土举办的世博会,中国馆已递交了一份以建筑为表述的“时代宣言”。

中国馆通过现代手法对中国元素的演绎创造,向世界展现出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华冠耸立的国家馆,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的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休闲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

具体地说,有四大交流平台,而这四大平台正体现了现代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即开放性和公共性,反映了时代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环境和能源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中国馆的建造处处透露出环保和节能的信息。

外墙材料使用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所有管线和地铁通风口都巧妙地隐藏在建筑体内;国家馆顶层景观台使用最先进的太阳能板,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可实现中国馆照明全部自给;同时还有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雨水通过净化后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地区馆表皮还设计有气候缓冲带,屋顶运用生态农业景观技术,土层覆盖达1.5米,可实现有效隔热,节省能源在10%以上;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了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雄伟高耸的世博会中国馆,阐释着中国特有的建筑美学,体现着厚重的中国文化,表达着亿万中国人的开放情怀,展现出城市发展的中华智慧。

东方之冠,中国传统,中国特色,中国精神。 展馆名称: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馆位置: 世博园区A片区,世博轴东侧展馆主题: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造型亮点: 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建筑面积: 三层,15000平方米 开工时间: 2007年12月18日竣工时间: 2010年2月8日设计者: 何镜堂,广东东莞人,“中国馆之父”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