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的依据 为什么即使经符合性测试认定被审计单位有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也不能完全省略实质性测试程序
为什么即使经符合性测试认定被审计单位有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也不能完全省略实质性测试程序

为什么即使经符合性测试认定被审计单位有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也不能完全省略实质性测试程序
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利于防范风险,但是不能认为能完全消除风险。内部控制并不一定能覆盖所有的风险领域,而且内部控制需要随着业务发展动态调整,审计测试的只可能是不同时间切片状态的结果,并不能保证一定没有问题,因此,实质性测试可以进一步检查问题是否存在。
为什么即使经过符合性测试,认定被审计单位有着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也不
也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这个就是合理保证不等于绝对保证的五个理由。
合理保证提供的保证水平低于绝对保证。由于下列因素的存在,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零几乎不可能,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1)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
(2)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3)大多数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4)在获取和评价证据以及由此得出结论时涉及大量判断。
(5)在某些情况下鉴证对象具有特殊性。
即便被审单位有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也不能完全省略实质性测试的理由是什么?
内审职责应是包括对公司内控体系的合理性、有效性和遵循性的评估,即包括对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这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质性测试来进行,只是如内控健全且风险相对不大的,所测试的范围和样本量可据情况适当减少。
注册会计师不仅应在符合性测试中了解有关固定资产的保险情况,而且应在实质性测试中审查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
对。
与资本性支出有关的财务承诺是说该笔款项的支付是专门用于固定资产的购建而承诺的付款。
判断题 注册会计师如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将控制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注册会计师如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以将控制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 )
答案: ×
解析: 注册会计师如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以将控制风险评价为计划估计水平。
注册会计师认为控制测试很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就是适当的?
因为控制测试是为了减少实质性程序,而如果无法减少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则直接实施实质性程序即可。
为验证收入业务记录是否发生,注册会计师应该采用的最有效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内部证据取得上,在测试方向上从账到业务的各环节原始单据进行细节测试,检查收入依据是否真实,外部证据取得上可以通过对客户进行实地核查和执行函证程序对交易和往来进行确认。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时,主要工作包括哪些
在了解收付款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及关键控制点之后
首先,抽25笔的依据应当予以说明,内部审计实施指导意见里面对样本规模做了要求,25个样本属于风险较低的情况下做出的抽样策略。
其次,抽样之前应当首先确定样本规模并在底稿中描述清楚,也就是说,收付款的样本总体如何确定,共有多少样本。
第三,抽样本身属于统计学范畴,应当无偏好的抽样,不可以选取金额较大的作为样本,应当随机抽样,让每个样本均由被抽中的可能。
更多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问题详情点击高顿CPA考试官网::cpa.gaodun./
为什么仅有实质性测试程序是远远不够
仅有实质性测试程序是远远不够的,在“一条龙造假”下,制度基础审计也会部分失灵。制度基础审计与账项基础审计相比,多了“了解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两道程序,制度基础审计重视对内控薄弱环节相关业务的实质性测试,它的理念是“内控薄弱环节地带可能存在更多的重大错报”。
但实际上,“一条龙造假”往往是管理当局策划并执行的,可以轻易绕过内控。如果是员工舞弊,内控导向的实质性测试可能是有效的,但对管理舞弊往往无效。
为什么说符合性测试不是审计测试中的一个必经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内部控制后,只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执行控制测试(即符合性测试),并且只有当信赖内部控制而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大于控制测试的工作量,控制测试才是必要和经济的。因此,符合性测试(控制测试)不是审计测试的必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