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冒冷汗 狄仁杰看了直冒冷汗的一本邪书《罗织经》
狄仁杰看了直冒冷汗的一本邪书《罗织经》

一提到唐代武则天时期的来俊臣,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酷吏,名列十大奸臣(庆父、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之一。但少有人知道他曾编写过一本流传至今的“酷吏秘籍”《罗织经》。相传曾发明“请君入瓮”酷刑且与来俊臣齐名的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此书,冷汗直冒;雄才女皇武则天面对此书,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近代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在注疏《资治通鉴》时,也曾对此书做过这样的评价:“武周王朝在历史上出现短短十六年,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就是一部《罗织经》!”
《罗织经》是武周酷吏来俊臣所著的一部专讲如何罗织罪名,陷害杀人的书。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竟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此书,冷汗直冒,却不敢喊冤;女皇武则天面对此书,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杀机遂生。
这究竟是本什么样的邪书,让人感到如此恐惧又如此“推崇”?据史载:《罗织经》由来俊臣与其党羽朱南山共同撰写,是一部专门教人如何罗织罪状、陷害无辜的书籍,实际上就是一本“整人经”“害人经”。该书共分十二卷,分别为阅人卷、事上卷、治下卷、控权卷、制敌卷、固荣卷、保身卷、察奸卷、谋划卷、问罪卷、刑罚卷、瓜蔓卷,每卷专讲一个问题。全书通篇毫不掩饰地论述了当时为官做人种种阴险毒辣的手段,直面人性的丑恶之处,标榜与传统道德相悖的价值观。有人评价此书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第一部由酷吏所写,赤裸裸的施恶告白,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于大成的诡计全书,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为何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仅从史学角度看,通过阅读《罗织经》能够使我们更感性的认识酷吏政治,更进一步的了解武则天一朝的历史原貌,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来俊臣在《问罪卷》中写道“审之勿悯,刑之非轻,无不招也。或以拒死,畏罪释耳。”意思就是审讯不得心存怜悯,动刑切莫心慈手软,如此审案,没有不招认的。若因拒不认罪而被刑讯致亡,用畏罪寻死来解释即可。在《刑罚卷》又道:“人不言罪,加其罪逾彼;证不可得,伪其证率真。刑有不及,陷无不至;不患罪无名,患上不疑也。”针对不愿认罪,那就在原控之上罪加一等;拿不到罪证,那就逼真地伪造罪行证据。套不上刑则就加以诬陷,任何罪行都可编造出来;不用怕定罪无名,只怕上面不会产生猜疑。在《瓜蔓卷》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也就是说:不把案子搞成惊天大案,就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让案子牵连出一大批人,就不足以显示出办案人的能力。而这样做会让上级有安全感,更会让下级获得宠幸。此类恐怖文字在《罗织经》中比比皆是,读来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简直就是“邢讯逼供”之鼻祖!
有了《罗织经》这套“邪恶”理论做指导,来俊臣如鱼得水,伙同手下爪牙“起告密之刑,制罗织之狱”,大臣、宗室被其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人人自危以求自保,个个生活在恐怖之中,“相见莫敢交谈”。更甚于当时官员入朝即与家人作别:“不知复相见否?”。他还发明名目繁多的刑讯办法,如“每鞫囚,无问轻重,多以醋灌鼻,禁地牢中,或盛之Y中,以火圜绕炙之”等等(《新唐书.来俊臣传》),种种酷刑,备极苦毒,不一而足。来俊臣以逼供为趣,以施暴为勇,以杀人为乐,以作恶为荣,毫无人性可言!
“多行不义必自毙”。已臻疯狂的来俊臣仗着武则天的宠信作恶多端,树敌无数,万岁通天二年终因得罪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被诛。斩首那天,洛阳城的老百姓“无问士庶男女,相庆于道路”,都高兴的说:“自此后卧,乃背得著床,不尔,朝不谋夕矣!”。来俊臣人头刚一落地,百姓蜂拥而上“竞剐其肉,斯须尽矣”(《新唐书.来俊臣传》)。来俊臣被处死后,其酷吏党徒皆被流放岭南,延续数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终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