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英部队完整版 德媒称德国党卫军并非精英部队:"辉煌"源于宣传

火烧 2021-10-19 23:59:05 1062
德媒称德国党卫军并非精英部队:"辉煌"源于宣传 德国《世界报》网站发表题为《希特勒的精英部队毕竟打得如何》的文章,作者为约翰·阿尔特豪斯,全文编译如下:1944年8月初,加拿大第二军在血战卡昂后向欧洲

德媒称德国党卫军并非精英部队:"辉煌"源于宣传  

德国《世界报》网站发表题为《希特勒的精英部队毕竟打得如何》的文章,作者为约翰·阿尔特豪斯,全文编译如下:

1944年8月初,加拿大第二军在血战卡昂后向欧洲盟军总司令部汇报,此役共俘获德军1327人。尽管德方在卡昂近四分之一的战斗人员是党卫军,但俘虏中仅有8人是第三帝国这一特殊部队的成员。

被俘党卫军如此之少有两个原因:其一,党卫军部队作战尤其顽强,比德国国防军部队更为纳粹思想所左右。其二,盟军对党卫军又怕又恨,因此通常不留党卫军俘虏。因此,放弃抵抗的党卫军军人在去战俘营的途中死掉的机率比投降的国防军军人大得多。在卡昂,由法裔加拿大人组成的步兵团尤其用这种方式发泄了对党卫军的仇恨。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不论在西线还是东线,党卫军在敌人眼中都是特别残忍、狡诈且极端狂热的纳粹部队。的确,武装党卫军作为希姆莱「黑衣军团」的武装力量实施了非常多恶名昭著的战争罪行——在西线就有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大屠杀和马尔梅迪大屠杀。

 并非「军事精英」

研究纳粹德国党卫军的史学家巴斯蒂安·海因现今对希姆莱统辖的这支军队提出了新观点。他研究史料发现,到今天广为流传的武装党卫军是「军事精英」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海因举出了三个原因。其一,他以为,人们应当意识到,大名鼎鼎的「阿道夫·希特勒卫队师」和「骷髅师」等少数装备精良的「模范部队」并不可以代表大多数党卫军部队。就兵力而言,尤其在战争后半段,构成武装党卫军主力的是由外国的德意志族人和一些被迫服役的外国人组成的党卫军师。这些师装备的通常是缴获的敌军武器,军事训练水平低下,而且也不满员。纳粹德国的武装党卫军累计共有91万人,其中40万人是生活在德国境外的德意志族人和外国人。

其二,武装党卫军的多数著名「胜利」都发生在二战后半段,已无法左右战局。海因就此写道:「在对苏联的闪电战失败和美国参战之后,德国客观上已不大概获得「最终胜利」了。」

但最有意义的也许是他列出的第三个原因:武装党卫军在激战中蒙受的损失并不比普通的国防军部队多。事实上,据海因计算,武装党卫军和国防军在整个战争期间的战损率大抵相仿。「只有在1944年到1945年的战争晚期,武装党卫军作战才比国防军作战更拼命,损失也因而更惨重。」

纳粹意识更浓

这位史学家也证实了人们对武装党卫军的主流看法,即武装党卫军成员的纳粹意识形态比国防军军人更浓厚。在武装党卫军,老兵会有意识地给新兵洗脑;此外,武装党卫军也比国防军更早建立了向成员灌输纳粹思想的中央培训机构。

人们普遍误认为武装党卫军的战斗力超过国防军。这本来源于纳粹德国对武装党卫军战果的大肆宣传。希姆莱的武装党卫军一出动,就有大批战地记者随军出征,纳粹新闻媒体也密集报道武装党卫军的「英勇行为」。但在海因看来,武装党卫军奋勇作战只有一个后果,那就是「延长了在军事上毫无胜算的战争」。

制造更多屠杀

但人们对武装党卫军的另一个印象是正确的:武装党卫军部队确实比国防军部队制造了更多屠杀事件。海因用军事史学家延斯·韦斯特迈尔的话总结了武装党卫军的战史,即「暴行接连不断」。

人们应当注意的一点是,在战争期间,武装党卫军的活跃成员从未超过37万人——与一度同时拥有近900万活跃军人的国防军不可同日而语。武装党卫军仅占德国总兵力的约4%。

精英部队完整版 德媒称德国党卫军并非精英部队:

此外,海因也批驳了极右翼团体到今天散布的谎言,即武装党卫军与纳粹集中营毫无瓜葛。在武装党卫军从1939年到1945年累计拥有的91万人中,预计有6万人「至少在集中营系统工作过一段时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