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武则天墓 揭武则天千古谜团:杀女争宠竟是真

火烧 2022-06-05 07:34:50 1042
揭武则天千古谜团:杀女争宠竟是真 1、面相之谜武德七年(624年),武则天出生于今山西中部的文水县。武则天执政后,因她生于此地之故,曾更名兴武县,还效仿汉高祖刘邦,免除了这里人们的租赋。武则天逊位后,

揭武则天千古谜团:杀女争宠竟是真  

1、面相之谜

武德七年(624年),武则天出生于今山西中部的文水县。武则天执政后,因她生于此地之故,曾更名兴武县,还效仿汉高祖刘邦,免除了这里人们的租赋。武则天逊位后,旋即恢复文水县名。

关于武则天的相貌,《旧唐书》称为“美容止”;《新唐书》说她“其有色”;《唐会要》称谓“有才貌”;而《太平广记》引《感定录》则渲染她有“帝王之相”。

其父武士请益州着名相士袁天罡为全家人看相,言其全家人皆富贵也。武则天当时还在怀抱中,穿着男孩衣服,被乳母抱了过来,袁天罡“举目一望”,大惊曰“龙睛凤颈,贵之极也”。并预言若是女子,日后当为天下之主。

《唐新语》中又说,袁天罡不仅看了武则天的面相,还让她试着走了几步,才确定“若是女,当为天子”。史书中的皇帝,不是有祥瑞之象,就是有灵异之貌,以此证明“君权神授”。那么,武则天自然也是概莫能外的了。

2、男宠之谜

冷静分析武则天的男宠问题,可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从她是“人”,一个“女人”的生理需要的角度,一个从她是个政治家,一个女皇的角度。

作为一个女人,她需要男人满足她,这个需要她却永不满足。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改国号为周,成为名副其实的女皇帝。她那作为女人的需要也被激发了。她宠幸的薛怀义是因其身材高大、健壮有力,后因不“驯服”,而被她暗杀。

她宠幸沈南蓼,因其中年体衰而遭到厌弃。她宠幸的张易之兄弟则面若桃花,侍寝有方,使她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春情暂驻,她感谢二张的奉献,授以高官,委以国政,成为她晚年最信任的人。

作为一个女皇,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武则天蓄养男宠应该说主要是为了显示女皇的威权。二张入侍后,武则天已年满73岁,就算生活优裕,养生得法,服用春药,也难使一个老妪返老还童。她这是在向众人炫耀:既然男子为帝可以有成群的嫔妃,女子登基也应该有侍奉的男宠。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女人为帝绝无仅有。

武则天墓 揭武则天千古谜团:杀女争宠竟是真

她一位女性政治家在男性皇帝专制时代,想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是“树大招风”,面临孤军作战的艰难。为使臣民信服,就要人为地、主动地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和尊严。她在所有的领域内都要行使同男性皇帝一样的权力,都要享受同男性帝王一样的利益。因此,在“性”的问题上,她也要效仿男性帝王了。即使不是为了“性欲”,她想拥有几个可以安慰寂寞、稍解老来忧愁的年轻异性,对贵为天子的她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武则天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独一无二的一生,在她的后半段生命里充满了“性福”的光辉。在众多面首的鼎力陪伴下,作为一个大女人才从从容容的应对了作为一个帝国领导者的巨大工作压力,完成了一个女人对男子主义沉重有力的致命一击。

3、名字之谜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一生用过媚娘、明空和兹个名字。台湾学者考证,她在叫媚娘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约”。

媚娘之名载于《新唐书・武后传》:“太宗闻士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岁”,“既见帝,赐号‘媚娘’”。算起来,武则天用媚娘这个名字,大概只有20多年的时间。因为她自感业寺二度入宫后,其身份已经变成了唐高宗的昭仪。无论是从伦理出发,还是从政体考虑,继续称呼“媚娘”显然是不合适了。可以明确的是,她在登基后,立即弃用了媚娘之名。

明空之名载于《唐大诏令集》中的《改元载初敕》:“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朕宜以‘明空’为名。”明,人世间;空,佛教用语。四大皆空。可能是刚刚登基,为了表示低调行事,故选用了这个略显消极的名字。

字名载于《资治通鉴》:“太后自名‘住,改诏曰制。”很有可能,武则天叫“明空”不久,就改称“住绷恕!懊鳌弊旨印翱铡弊槌晌“住弊郑音读为“照”,彰显光亮。在她独创的十二个字中,第一个即为“住弊帧N了避讳,遂改诏书为制书,而其孙李重照也得改名为李重润。此后,武则天名祝一直用到她死。

据台湾学者考证,武则天还有一个叫做“约”的名字,主要是根据《旧唐书》中关于“孙处约者”因“寻避中宫讳,改名茂道”这条资料并引旁证而作出的结论。因无实证,只能存说立此。但是,她在叫做媚娘即十四岁之前还有一个名字的说法,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