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丁汝昌 晚清将领丁汝昌投降了吗
晚清将领丁汝昌投降了吗
丁汝昌投降了吗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丁汝昌以死谢国后,清军与日军就签订了停战协议,于是当时的人们都开始质疑丁汝昌,丁汝昌投降了吗这个话题一度引起争议。有人认为丁汝昌爱国将领这个头衔只是某些人加上去的,他在当时的表现并不能称得上爱国。因为丁汝昌在北洋水师即将全军覆没的时候,派手下前去和日军谈和,但谈判的内容却是以清军投降为条件的。甚至有人认为丁汝昌自杀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家人遭受朝廷的诛罚,并非以死报国,那么丁汝昌投降了吗?
丁汝昌雕塑
有人认为丁汝昌没有投降,1895年日军舰队司令给丁汝昌送来了劝降信,当时他没有答复日军并将信件转交给了李鸿章,还表示誓死不投降。丁汝昌当时还为自己备好了棺材,准备与日军拼命到底,在对战中英勇杀敌,没有丝毫退缩。因此有人认为这证明了他不是贪生怕死的人,而且他当时正处于被人质疑能力的处境,如果他当时投降只会让流言落下口实,所以他并没有投降。
在签署停战协议时,日军称丁汝昌给他们留下了两封手写的投降书,清政府便认定丁汝昌是此次战败的罪人,因此他死后朝廷还下令在其棺材上加三把铜锁以示其罪,还不得下葬。如此说来丁汝昌只是当时腐败朝廷的替罪羊。仅根据日军的口头阐述并不能证明丁汝昌是否写了投降书,所以丁汝昌投降了吗这个问题至今未解。但无论真相是什么,他英勇无畏的与日军战斗的行为,都值得后人尊重。
丁汝昌简介
丁汝昌是清末汉族人,甲午海战著名将领。丁汝昌简介中提到他自幼家境贫苦,年少加入太平军,因太平军势头去,后又加入清军,被迫镇压太平军,随后被李鸿章提拔为北洋水军提督,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海战。
丁汝昌雕塑
丁汝昌做事诚恳,为人忠厚,李鸿章对他赞许颇多。后因朝中好多人向光绪进言称他无心指挥战争,光绪多次想罢免他的职位,多亏李鸿章向光绪上书,表示丁汝昌是忠厚的人,才保住他的提督地位。随后其又被清政府调至黄海,去对抗强大的日本海军。据丁汝昌简介中记载,一次大战之中因清政府指挥混乱,其带领的北洋舰队与日舰一路作战,一路败退。但是他心存不甘,却无力改变现状,被日舰围攻。虽然弹尽粮绝,但士气高涨,多次突围,因日军装备先进被多次击退,最后兵败,损失巨大。
丁汝昌的舰队被调往内海进行修理,他也将面临审判,他却不以为然仍然为海防所担心,日军劝其投降也被回绝。他决心抵抗到底,与日军在刘公岛进行死战,日舰众多,又装备先进。他不断用远炮打击,但作用不大,日军夜间偷袭,不断用鱼雷进攻,丁汝昌的部队损失惨重,再次兵败。日军再次劝其投降,再次被丁汝昌回绝,但是兵败如山倒,这次他已无力回天,在战后丁汝昌十分自责,后以死谢罪,其忠心卫国的事迹传开后,听者无不落泪,丁汝昌简介到此结束。
丁汝昌墓
丁汝昌墓在严桥镇北长岗小鸡山上,那里安葬着清朝抗日名将丁汝昌。沿山路蜿蜒前行,没有关于丁汝昌墓的指示,只剩杂乱生长的草木。在路的尽头才出现窄窄的墓台,上立一苔迹斑斑的石碑,水泥材质,明显是后人重新加盖的,而上面的涂料与刻画的内容早已难以分辨,当时相传的重金重修丁汝昌墓的消息实在无法让人信服。
丁汝昌墓
丁汝昌墓周围是稀疏的树林,中间有约一米高的水泥平台,随阶梯走上平台,只有几根简单的石柱立于墓碑周围,青苔布满墓身,规模不算宏大,材质略显暗淡,甚至一个遮风挡雨的亭子都没有,实在是很凄凉,与他所谓的甲午战争名将身份有着天差地别。
据史料记载丁汝昌的棺木是十分精美的,用的紫檀木嵌入墓穴,后来被人们盗墓后,棺木被另作它用,所以现在丁汝昌墓穴里面是空的,而且原来的墓也早已被重新修葺,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后人修葺的新墓。文革那些年,愚昧的百姓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对丁汝昌墓进行浩浩荡荡地挖掘工作,因墓内财宝不多激起在场一行人的愤怒,众人一气之下便焚烧了丁汝昌尸体,正所谓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丁汝昌墓到了现在只是个空墓,尸体被焚,连棺木都无处可寻,只剩下墓体和劣制的墓碑,供后世敬仰、缅怀、沉思。
丁汝昌纪念馆
丁汝昌纪念馆坐落于庐江县,是由原来的丁氏宗祠改建而成。为了纪念丁汝昌,石头镇人民政府在醒目的地方放置了他的雕像。据当地居民称丁氏宗祠以前规模很大,但在文革时期被破坏,只有一间小房间幸免于难,得以保存下来。
丁汝昌纪念馆
据说这个纪念馆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这座历史悠久的纪念馆内囊括了丁氏的祠堂和私宅,并且祠堂匾额是由李鸿章大人手写赠与的。过去的丁氏宗祠有池塘也有古井,由大理石打造池塘沿岸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然而这个历史悠久的祠堂经历文革的打击之后,原本的恢弘美景都被破坏,现在再到丁汝昌纪念馆能看到的就只有野草和树木了。
其实这座由祠堂改建而来的纪念馆的不幸遭遇不止是文革时期的破坏,以前石头公社急需木料修建办公楼以及盖小学时,丁汝昌纪念馆就面临着被拆的危险。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被拆得只剩一间房。后来随着人们对丁汝昌的关注越来越高,政府开始重视丁汝昌纪念馆的重建工作。
根据一些老人的记忆以及政府工作力度的加大,最终完成了纪念馆重建工作,而且建的比之前的丁氏宗祠更好,还原旧貌的同时增加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文化展区、保护区等,丁汝昌纪念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可能发展成旅游景区,丁汝昌的事迹就能够流传于世,从而引导国人热爱国家,报效民族。
丁汝昌 太平军
晚清时期北洋舰队的提督丁汝昌,在成为北洋水师一员之前是一名太平军将士,那么丁汝昌太平军之间有何渊源呢?丁汝昌简介中曾提到,他因镇压农民起义而发家,因此称得上是起义军的敌人。后来投靠太平军,太平军失败后又投靠朝廷。那么丁汝昌太平军之间发生过什么呢?
丁汝昌战服
史料记载丁汝昌生于1836年,家境贫寒,辍学后帮人干活贴补家用。他十四岁的时候,庐江一带发生了荒旱,他的父母因生病饥饿而逝世。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太平军占领了庐江,于是无依无靠的他参加了太平军。后来太平军在安庆驻扎,丁汝昌就成了程学启的部下。1861年湘军攻打安庆,在情况危急之时,包括丁汝昌在内的300多士兵翻过城墙向湘军投降,至此丁汝昌太平洋的关系正式宣告结束,他成为太平军的叛军。

后来丁汝昌作为前导,率领军队攻下了太平军的三座营垒,阻断了安庆的交通,致使太平军处境更为艰难。8月1日湘军将领命丁汝昌和程学启率兵攻打安庆,在战争中太平军包括守将在内的1.6万人全部牺牲。此次战争后丁汝昌等人得到了湘军的信任,丁汝昌被编入淮军正式参加讨伐太平军的行动,在清政府裁军时他因误会差点被杀,逃回家里。直到1875年李鸿章在为建立海军招揽人才时,他前来投靠并在北洋水师组建时被任命为提督。
丁汝昌 丑化
历史人物永远摆脱不了被后人评价的命运。立场不同,评价自然也会有很大出入。有人对北洋水师名将丁汝昌丑化,有人持中立的态度。
丁汝昌旧照
丁汝昌是晚清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上司是李鸿章。丁汝昌加入过太平军,后来无奈跟随了湘军。他身为陆军将领,因深受李鸿章的信任,兼任了北洋海军提督。可是丁汝昌屡屡违反纪律、出租住所、与下属闹得关系不好、克扣工费、损坏军舰。即便上述丁汝昌的过错大于他的功绩,那世人对丁汝昌丑化,也不能持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态度。
诚然,丁汝昌有过失,但是人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他所做过的事情,而不能任意丑化,那么人们丑化丁汝昌的依据有哪些呢?首先有人说他指挥作战的水平不高,那么事实是什么样的呢?丁汝昌在受教育的时候对海军方面的知识没有多少接触,这就导致了他的舰队作战能力一般。不过丁汝昌也有努力的一面,为了能使自己的舰队变得更好,他努力地学习海军知识,并多次指挥舰队进行实战演习。然后有人说他害怕战争,事实上他几乎参加了北洋舰队的所有战役。这类指责其实也表明了朝廷大员害怕承担责任的心理,因为他们需要为甲午战败找借口,他们需要找替罪羊,而丁汝昌不幸沦为他们的替罪羊。历史证明世人对丁汝昌丑化,其实就是在丑化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