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步枪发展史视频 日本步枪发展史是什么

火烧 2021-12-23 18:45:39 1051
日本步枪发展史是什么 日本军用步枪日本近代正规军建立于明治维新时期的1870年,1872年开始以几种外国步枪作军用制式。明治维新使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军国主义势力壮大。为了对内镇压叛乱、对外扩张领土

日本步枪发展史是什么  

日本军用步枪

日本近代正规军建立于明治维新时期的1870年,1872年开始以几种外国步枪作军用

制式。

明治维新使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军国主义势力壮大。

为了对内镇压叛乱

、对外扩张领土,日本大力发展军用步枪和其他武器。

明治时期至“二战”结束前

发展和装备的步枪主要有村田式、有坂式、三八式和九九式等非自动步枪;“二战

”后,战败国日本成立“自卫队”,除了装备美式自动步枪外,还装备64式、89式等

自动步枪,迈上现代步枪发展之道。

日本帝国内战的军用步枪

日本从江户幕府末期到近代的历史,基本上是战争史,国内内战,战争不断。

当时,国

内只能生产火绳枪。

1849年,幕府命令各藩加强海防,开始购进大炮和西洋枪。

1868年,日本发生打倒幕府的戊辰战争,东军(官军)与西军(倒幕军)开战,双方以高

价向美、英、荷、俄等国采购枪支,从1863~ 1869年的7年间共购进枪支47~48万

支,双方还聘请外国军人当军事顾问并参战。

明治政府成立后,1870年(明治3年)开始组建近代正规军,陆军按法式编制,海军按英

式编制。

1871年实施废藩置县,没收各藩的枪支,其中火绳枪 30万支、进口步枪60

万支、国内产的洋式枪10万支 ,共50种100万支。

由于戊辰战争后经济困难,政府无

力进口新装备作制式。

1872年,日军在法国军官焦尔朱·鲁邦大尉的协助下,从已没

收的18万支外国步枪中选定4种步枪作为制式,即法国的夏斯波、英国的施奈德和恩

菲尔德、德国的德莱赛(有资料说还有美国雷明顿步枪,共5种)。

1877年,日本国内爆发西南战争,对政府政策不满的西乡隆盛在鹿儿岛树起反旗,政

府军以大量枪炮弹药镇压西乡军,作战达8个月之久。

在后来的战斗中,政府军每天

消耗约55万发步枪弹,这个数据相当于由1个旅约 3500人射击,平均每人射击157发

当时,政府军的弹药制造能力为每日4万发,而西乡军仅日产4000~5000发,当然战

败。

西南战争是日本步枪研制的分水岭。

此前由于国内内战,日本国产的制式枪研制非

常缓慢。

西南战争后,日本国内形势趋于稳定,这一时期步枪研制呈现出较为活跃的

局面。

村田式步枪

村田式非自动步枪由过去属于萨摩藩的著名射手、在枪械方面造诣很深的村田经芳

陆军中校设计。

样枪的设计始于1874年,1875年村田到欧洲考察,回国后又经5年研

制,于1880年(明治13年)研制成功11mm单发步枪,命名为“大日本帝国村田枪”(简

称村田枪或十三年式步枪),并定为日军制式步枪。

该枪的外观、大小和内部结构几

乎与法国夏斯波步枪相同,据说还参考了荷兰的比蒙步枪。

该枪由日本东京炮兵工厂小石川步枪制作所生产,并请法国军官焦尔朱·鲁邦大尉

全面指导,机械加工和弹壳制造技术请比利时和德国的10多名技术员指导。

十三年式步枪口径为11mm,发射1871年式毛瑟圆头弹,初速435m/s,表尺射程1300m,

全枪长1275mm,枪管长817mm,全枪质量4.06kg,配用十三年式刺刀,刀长710mm,质量

0.79kg。

该枪的大小适合日本人的体形,但批量生产的性能较差。

1885年(明治18年),村田对十三年式步枪进行改进,省略枪机卡笋,使批量生产性能

提高,弹膛形状改为锥形,膛内开2个排气孔,制成了十八年式村田枪。

该枪配用十八

年式刺刀,刀长580mm,刀质量0.55kg。

1884年法国人发明了适宜作步枪弹发射药的无烟火药,各国均以这种新型弹药进行

枪械设计,日本也不例外。

1889年(明治22年),村田参考奥地利斯太尔公司M1884步

枪,采用无烟火药作发射药,研制出1887年式步枪弹和8发容弹量的管式弹仓,制成村

田式8mm连珠步枪,命名为二十二年式步枪。

该枪配用二十二年式刺刀,刀柄有长型

和短型2种,长柄长83mm,短柄长67mm,刀刃长均为280mm。

该枪约生产15万支,曾在中

日甲午战争时被日军用作侵华武器。

由于管式弹仓受沙尘影响严重,且每当发射时

枪的质心发生偏移,影响射击精度,故评价不佳。

如前所述,西南战争后,日本国内的形势比较安定,这一时期村田枪的制造也比较精

细,枪托采用橡木等优质木材制作,并且分上下两部分,以燕尾槽联结。

枪托木纹呈

反方向装配,以防翘曲和裂缝。

这种拼合式枪托一直延用到后来的九九式非自动步

枪。

有坂式6.5mm步枪

(又称三十年式、金钩步枪)

1897年(明治30年)村田退役后,东京炮兵工厂厂长有坂成章上校负责新制式步枪的

研制,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研制成功。

新枪被命名为三十年式,实际上制式认可时间

是1898年2月。

1898年三十年式步枪开始大量生产,由南部麒次郎少校负责生产指挥

他从各地调集优秀枪工,制成加工精细、扳机引力平稳、命中率高的步枪,1903年

步枪发展史视频 日本步枪发展史是什么

普遍装备日本陆军,日俄战争(1904~1905年)中,该枪被大量使用。

该枪采用改进的毛瑟旋转后拉式枪机,发射6.5mm有坂圆头弹,初速 762m/s,由5发弹

仓供弹,托弹簧用钢丝制作,枪尾保险机呈钩状,所以在中国俗称“金钩步枪”。

枪长1270mm(不含刺刀),枪管长790mm,全枪质量3.86kg(不含刺刀),6条右旋膛线,直

立式表尺,表尺射程 2000m,分划为4~20。

还有一种三十年式骑枪,全枪长仅971mm(不含刺刀),全枪质量3.5kg (不含刺刀)。

三十年式步枪和骑枪均配用三十年式刺刀,刀全长525mm,刀刃长400mm,刀质量0.

69kg。

三十八年式步枪及其派生枪

1905年(明治38年),有坂在三十年式步枪基础上改进制成三十八年式步枪(简称三八

式),用于取代三十年式和村田式步枪,日军沿用到“二战”结束,是日军在侵华战

争中的主要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

该枪与南部麒次郎先行改进的海军用

三十五年式几乎相同,故也称南部式步枪。

该枪为非自动步枪,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发射6.5mm有坂圆头弹或尖头弹。

表尺为

折叠式框形,保险机构设在枪机尾部,可用手按压转动,配用三十年式刺刀。

该枪的优点是弹头飞行稳定,后坐冲量小,射击精度好;缺点是全枪过长,杀伤力不足

该枪曾向中、英、俄、墨西哥等6国出口约100万支,旧中国太原兵工厂等曾仿制

派生枪

三十八年式骑(马)枪其结构与三八式步枪相同,仅缩短枪管、减轻全枪质量,以适

应骑兵要求。

全枪长961mm,枪管长463mm,弹仓容弹量 5发,初速743m/s,表尺射程

2000m,瞄准基线长347mm,全枪质量3.05kg,配用三十年式刺刀。

四四式6.5mm骑(马)枪该枪是三十八年式骑枪的改进型,于1911年(明治44年)定型

该枪配用折叠式三棱锥形刺刀,平时折叠于枪管下方,使用时压下枪管附近的刺刀

卡笋,使刺刀由下向前打开,便于射击后立即骑马袭击。

该枪发射6.5mm有坂圆头弹或尖头弹,初速730m/s,弹仓容弹量5发,带刺刀全枪长

970mm,带刺刀全枪质量3.8kg,刺刀长350mm,枪管长 486mm,膛线右旋4条,瞄准基线

长347mm。

九七式6.5mm狙击步枪该枪于1937年(日本神武纪元2597年)定型,除了配装瞄准镜

和脚架之外,其他结构均与三八式步枪相同。

该枪发射6.5mm有坂圆头弹或尖头弹,初速760m/s,表尺射程 2400m,弹仓容弹量5发

,全枪长1276mm,全枪质量(含瞄准镜)4.75kg,枪管长 797mm,膛线右旋4条,瞄准基线

长687mm,配用三十年式刺刀。

九九式7.7mm步枪

(岩下式步枪)及其他

20世纪30年代初,日军鉴于三八式步枪侵彻力不足的缺点,开展步枪选型试验,选中

名古屋兵工厂的岩下式7.7mm步枪。

1939年(神武纪元2599 年),该枪被命名为九九

式,并作制式,用于侵华战争,“二战”后仍装备日本自卫队。

该枪有长枪(作步枪)和短枪(作骑枪)两种,结构均与三八式步枪相似。

都发射7.

7mm尖头弹,弹仓容弹量5发,配用三十年式刺刀或九九式刺刀。

长枪全长1250mm,全

枪质量4.1kg,枪管长797mm,膛线右旋4条,初速740m/s,表尺射程1500m;短枪全长

1115mm,全枪质量3.9kg,枪管长655mm,初速718m/s。

另外,日军还在1941年(神武纪元2601年)定型并装备一式6.5mm步枪,1942年定型并

装备二式7.7mm步枪。

除以上非自动步枪之外,1945年曾改进并生产了美国M1步枪,命名为五式7.7mm半自

动步枪,但因质量差而停产。

(待续)

京和编译

(编辑/王晓涛)

:《轻兵器》2002年03期 作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