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5周年:毛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么?请看立华老师3分钟演讲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主席什么时候最不被人所理解?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上天前后的那几年,也就是在“两弹一星”工程完成阶段。这里面有什么内在的要义上需要我们深究呢?我们不得不在道层面,对毛主席的想法有更深的领悟,同时在器层面对于毛主席的说法做法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结合被实践证明了的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残酷经验教训,用毛泽东文化里的形象比喻,那叫做“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在我们的卫星即将研制成功的时候,老人家更加担心苏联“红旗落地”的局面在我们这里出现,所以老人家才会那样说,那样做,是不是?
55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来我们一般称之为“东方红一号卫星”。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立华老师激情讲述毛主席的“担心”
本文要点如下:
1.当宇宙高歌东方红时:毛主席异常冷静;
2.为什么说毛主席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3.苏联解体苏共垮台: 验证了“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预言;
4.毛主席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导致“红旗落地”的命运早看多少年?
(一)俄罗斯学者痛定思痛;
(二)由“特权阶层”看“九评”的历史定位和深远影响;
(三)坚持研究毛泽东文化。
欲知详情,请看下文。
01
当宇宙高歌东方红时:毛主席异常冷静
当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成果,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毛主席却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显得异常冷静。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说法是说得通的,做法无疑也是行得通的。这也是毛主席的个人习惯,由于老人家言传身教,慢慢在广大工农兵群众中这也成了人们普遍的文化习惯——胜不骄,败不馁——福至不狂,祸至不惧——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器变通——这就是毛泽东文化。不过,在关键时候,毛主席个人的作用还是不可缺少的。例如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当宇宙高歌《东方红》的时候,全国各族人民异常兴奋,敲锣打鼓,欢天喜地。此时此刻毛主席当然也高兴,然而在思想上毛主席异常冷静,这可以从老人家在“卫星上天”之前,明确地反复地告诫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批判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路线,要防止“红旗落地”的说法和做法上看出来,在那个年代有一些干部不太理解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对老人家的一些做法存有疑虑,也就是想不通,这么多年过去以后,尤其是当看到苏联解体苏共垮台——道器两个层面“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残酷现实面前,才慢慢有所醒悟,才顿悟——毛主席至少比我们早看50年!
太空“长征”之路 启航
1970年5月1日晚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切接见了包括钱学森、任新民、戚发轫在内的卫星研制功臣,和他们两次握手,这是多么大的鼓励啊!
同时我们也看得出来,毛主席的表情中也流露出严肃,显示出老人家异常冷静。毛主席的异常冷静,对于我们来说有多重要?越来越多的人领悟了,所以他们发自内心崇拜毛主席,感恩毛主席!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的珍贵影像
从1958年毛主席正式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12年我们的卫星就上天了,可谓言必信,行必果。
与此同时,毛主席的想法说法做法越来越多凸显出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深化与升华,因为苏联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教训就摆在我们面前,毛主席实际上选择了一条既要在器层面有“卫星上天”,同时又不能在道层面搞得“红旗落地”的路线。这当然是极其艰难的,但毛主席认为这是必然的选择,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含含糊糊。
1970年纪录片《宇宙高歌东方红》
当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以后,我们的“两弹一星”战略就成功实现了,扬眉吐气的中国人民理所当然欢呼雀跃,这是人之常情。
可这个时候,毛主席为何更加强调要反修防修?
其实,结合学习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就不难想通了。
毛主席的谆谆教诲:
在道层面有所感悟之后,在器层面可以这样理解毛主席的教导,那就是说,越是取得了胜利,越是不能沾沾自喜,越是不能自以为是,而是要有“归零心境”,就像中国乒乓球队的传统那样,一旦获得世界冠军,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中国乒乓球队,是毛泽东文化氛围极其浓厚的一个团队。
02
为什么说毛主席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据说,大约在1975年四届人大召开后不久,有位姓张的同志在部队的一次会议上,特别强调了毛主席防止“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战略部署,接着有这方面的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出现。
到了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以后,人们关于“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看法,开始悄悄发生改变,或者说很多人本来就对毛主席的想法想不通,这个时候就逐渐公开谈这些事了。
这是1976年12月12日《考考消息》登载的一篇来自香港报纸的文章,题目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这个问号的出现,颇有意味。
之后的事情,这里不多说了。
03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
验证了“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预言
立华老师在他的演讲中,讲得激情澎湃,发人深省。
这里稍微做一点延伸分析。
这里重点说一下,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是一码事,只不过前者领导的苏联生产力、科技水平更高了,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可是在“红旗落地”这个路线问题上,没有实质性改变——没有任何道器变通之变,最多只是在器层面搞了一些虚幻的假象——延缓了苏联解体局面的出现。
勃列日涅夫喜欢,还是不喜欢赫鲁晓夫?这个问题不要急于回答。初看起来,似乎是不喜欢,仔细一想,其实他们二人不同之处只是器层面的,在道层面奉行的都是背叛斯大林的路线。而斯大林是列宁路线的继承者。所以,在道层面讲,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都是修正主义者,他们的修正主义路线如果不从根上革除掉,那么假马克思主义那一套,必然导致亡党亡国。至于在谁手上完成这一步,也许带有偶然性。
毛主席该不该批判赫鲁晓夫呢?这在今天看来是毋庸置疑的。到了赫鲁晓夫被赶下台以后,我们继续批判苏修,后来改成批判勃列日涅夫集团的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同样也是说得通的。事实上也行得通。
在一个时期某些人对这些想不通,一直到苏联解体之后,他们慢慢不得不想得通了。斯大林之后的苏共,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毛主席在世的时候,曾经以“内部发行”的方式出版过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书籍资料,在1974年10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勃列日涅夫言论》(第一集 ),第一篇文章在1964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上全文刊载过。今天用唯物史观来研究这些资料,无疑是必要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道器变通。
在莫斯科红场欢迎宇宙航行员大会上
勃列日涅夫同志的讲话(中间插了两段【济学评论】,供阅读参考)
新华社二十九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十九日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十九日在莫斯科红场上举行的欢迎苏联“上升号”宇宙飞船宇宙航行员的群众大会上的讲话,全文如下:
亲爱的同志们和朋友们!
现在他们已在这里,在我们中间,在莫斯科红场上面了!
所有苏联人都向你们热烈祝贺,我们光荣的宇宙航行英雄们,整个星球都在向你们鼓掌!
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亲爱的同志们,感谢这个功勋!
在这个令人高兴的日子里,苏联人民赞扬和感谢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技术员、工人,赞扬和感谢那些以自己的敏锐的思考、以自己的灵巧的双手建造我国强大的火箭和宇宙飞船的人们。
特别装置成功地保证了飞船和飞船上的宇宙航行员在准确预定的地区安全着陆。
的确,这是卓越的,同志们!宇宙航行员乘坐飞船,在一昼夜中绕地球飞行了十六圈,象普通的客机一样降落到地面。
凡是接触宇宙技术的人都知道,在制造运载火箭和人造天体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需要多少劳动、知识和智慧,多么卓越的人才能办这种事情。科学和共产主义的奇妙的融合、科学思想同工人阶级、全体劳动人民活动的结合,在我们这里变得越来越巩固。
同志们!
“上升号”飞船的成员当中有一位共产党员、一位共青团员和一位非党人士。这好象是我国社会在宇宙中的一个小细胞。他们同心协力地、目的明确地进行活动。以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为中心团结成一个统一的千百万人集体的我国全体人民,就是这样生活和劳动的。我国社会的力量及其一切胜利的源泉也就在于此。
党认为国内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我们社会的生产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苏联人的福利,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党要使苏联人一年比一年生活得更好,更有保障,更有文化,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动精神。
【济学评论:这个地方请特别注意,勃列日涅夫针对苏联国内的大政方针的说法,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他的字里行间会发现,他们没有说的东西是什么?如果不能从道层面去发现问题,那么就会跟着他一起欢呼了。
假如阁下硬要问我,究竟是什么问题,请往下看便知。】
我们在前进的同时,将提高党的责任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领导作用和组织作用,在周密考虑的、严格的科学基础上制定自己的政策。
我们将沿着党的纲领所指出的道路,朝着共产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前进。
同志们!我国是一个宏伟的共产主义的建设工地。我们的工作具有广泛的规模。摆在我们面前的生活各方面的任务更加宏伟。
发展经济、科学和文化,加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防御能力,将有助于和平和各国人民安全的事业。全人类从我们的成就中汲取这样的信心:和平和理智的力量将增强,苏联人民正在铺设通往普遍和平和进步的胜利的正确道路。
苏联认为自己的国际职责是:支持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争取社会解放和民族解放,争取和平、民主、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正义斗争。我们主张停止军备竞赛,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使各国人民摆脱日益增长的军费负担。
我们主张加强联合国,以利于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安全。我们主张建立欧洲的有效安全。
【济学评论:这是勃列日涅夫讲苏联对外政策的说法,说得多好听啊!可是,再去看看他领导的苏联后来是怎么做的呢?一切都是一目了然。】
同志们!
(勃列日涅夫讲话完)
【济学评论:对于政治人物,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道器变通理论体系,就是讲究“三法三通”,想法想得通,说法说得通,做法行得通,这样才三法三通——道器变通。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共产党奉行的路线是一以贯之的,也就是背叛列宁主义的路线,其结果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这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的。】
再来看看勃列日涅夫讲话后,西方媒体的反应。
那个时候世界舆论的焦点是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与赫鲁晓夫下台,对于勃列日涅夫的讲话,当然也会有所评论。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九日电】(记者:夏皮罗)
另外,法新社、路透社、德新社这几家资本主义国家驻莫斯科记者,都注意到赫鲁晓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的对华政策是否有所改变。
实际上,本质上没有变化,最多就是文字措辞上,稍微有些不同而已。
德新社明确指出:
显然,毛主席会注意到勃列日涅夫的讲话,老人家也不会放过西方媒体的评论。
一直到29日,也就是勃列日涅夫讲话10天以后,我们的党报全文发布他的讲话,还称其为同志,这就留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显示出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的智慧与勇气。
这不由得令人想起另一件事,也就是5年后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时,毛主席让《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他的就职演说。
恰好在尼克松上台时,中苏在珍宝岛打了一仗。
按说那是极其紧张的时刻,可毛主席依然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这样的开放心态,如此地挥洒自如,唯毛主席独有。
今天看来,完全想得通,说得通,事实上是行得通的。
至于勃列日涅夫主政后,中苏关系为何继续恶化,恐怕要说一说这件事。
1964年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后,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党政军高级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节的庆祝活动,顺便摸一下苏联的对华政策之底。
结果发生了苏联国防部长“酒后吐真言”,为此,贺龙元帅十分气愤,给予迎头痛击。
周总理立即向苏方提出强烈抗议。
之后中苏双方在激烈的辩论中,米高扬终于忍耐不住,脱口而出:“在同中共分歧的问题上,我们同赫鲁晓夫没有任何不同,甚至没有任何细微的差别。”
周总理立刻回击:“既然你们和赫鲁晓夫在中苏分歧什么样不同,那我们还有什么可谈的呢?”
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提前回到北京,毛主席亲自到机场迎接,留下这张著名的照片。
根据靠谱的历史资料记载,随后,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一一八厅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周恩来、贺龙访苏情况汇报。
毛主席那句“没有赫鲁晓夫的的赫鲁晓夫主义”,流传很广,意义深远,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道器变通。
04
毛主席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导致“红旗落地”的命运早看多少年?
王震将军生前讲过一句经典的话“毛主席比我们早看50年”。这个话好像并不是特指那一个方面,似乎是一个整体性的判断。老将军是1993年去世的,倒推50年那就是在延安时期,毛主席把50年之后的大事都看得比较清楚了。这是否说得通呢?这里分析一下苏联的命运。当1991年底苏联解体时,很多人的的确确想起毛主席当年关于苏联的一些论断,现在我们尝试从延安时期来找寻毛主席的思想脉络,从而在道层面看看能否想得通。显然,从“窑洞对”深入,是个捷径。
在毛泽东文化里,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作了艰辛探索,斯大林继承了列宁主义,也继续作了探索实践。
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论体系化,是毛主席通过总结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经验教训,在中苏论战过程中,以领导著名的“九评”而完成的。
(一)
俄罗斯学者痛定思痛
在苏联解体之后,估计俄罗斯学者认真地重新研读了“九评”,他们由衷敬佩毛主席的远见卓识。
国际政治学会副主席、俄罗斯政治学会第一副主席、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研究员威·斯米尔诺夫指出:
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究竟谁喜欢?
最终从内部搞垮苏联的是不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之后成长起来的那批所谓的精英——特权阶层?
毛主席揭露批判赫鲁晓夫错误路线的那一整套想法说法做法,在苏联解体之后是否更加想得通说得通想得通?
毛主席在道与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是否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开启了探索揭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新规律的道器变通呢?
(二)
由“特权阶层”看“九评”的历史定位和深远影响
“九评”指的是,从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中共中央以《人民日报》和《红旗》编辑部的名义,相继发表9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与此同时,赫鲁晓夫领导的苏共也发表文章进行。中苏两党的论战,以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取而代之而告一段落。
显然,“九评”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搞得赫鲁晓夫狼狈不堪。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九评”肯定在促使赫鲁晓夫下台中起了作用,可作用有多大,恐怕还得等上一段时间再说。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的确接受了“九评”里的一些观点,在器层面对政策作了一些调整,但在道层面依然延续了赫鲁晓夫的那些东西。
毛主席深刻揭示出的苏联内部的“特权阶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变修”的那些人。
下面提一下王卓超,1929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长征。中共七大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西省公安厅厅长兼江西省检察署检察长、江西省副省长,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政法领导小组组长等职。
据王卓超回忆,1965年的一天毛主席和他们谈起九评关于反修防修的事情。
毛主席还问他们,认真读过“第九评”(《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没有。
这篇文章中有段讲“苏联特权阶层”的话是他加写的,对苏联修正主义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你们下山后,找一找,看一看,就了解中国为什么要反修防修了。
主席说的这段文字在山上就找到了。毛主席讲的是这么一段话:
事实证明,特权阶层的人,很多已经是脱离群众的官僚。
他们会让人民当家作主吗?
苏共垮台前像利加乔夫这样正派的人成了少数“另类”,他曾回忆:
1983年,当他担任苏共中央组织部长后,第二天就给他配备了高级轿车。当他提出换一个比较低档一点的轿车时,竟受到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训斥,说他这样做是搞“ 特殊”,破坏了机关的风气。
(三)
坚持研究毛泽东文化
列宁曾经把脱离群众作为党的“最大危险”,后来斯大林提出并实践了群众路线。毛主席完整地继承了马恩列斯的正确理论,在延安引领出来我党的优良传统突出的一条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毛主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唯一宗旨。毛主席的道器变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运动中独树一帜,就为人民服务以及人民当家作主,反对并消除“特权阶层”而言,在道层面来说,那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所以,有人提出毛泽东主义这个概念,是有根有据的。这适合中国,当然也适合苏联。那毛主席早看多少年呢?
2021年7月大家都在传一个视频,是俄罗斯大使馆提供的,由俄罗斯军人演唱的中国歌曲——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从他们的激情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军人对我们的毛主席怀有很深的感情。这不是随便说的。这种说法是说得通的。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有很多学者做过极其冷静的回顾与反思。
前面提到威·斯米尔诺夫满怀深情说:
他实际上表达了不少俄罗斯人对“你们的毛泽东主席”的怀念之情!
苏东剧变后,我国著名学者,曾经跟随毛主席一起读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胡绳讲过这么一段话:
胡绳作为学者的反思,意味深长。
李克勤后记:
毛主席的担心还是多余的吗?毛主席当年的说法哪些说得通,哪些说不通?毛主席防止“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想法还有什么想不通?这是否应该明确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