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孙锡良:中国正陷入“宪政”的漩涡!

火烧 2013-06-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宪政争议,分析宪政派观点优势,强调宪政与民主、社会主义关系,指出其理论挑战与实践困境,呼吁官方理论回应。

  近期以来,有关中国是否要走“宪政”之路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谁优谁劣暂时已很明显。优势一方为何会占优呢?抛开某方的理论水平欠佳不讲,表面看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宪政派”从一开始就让自己站立在“宪政理论”的解释权最高阵地上。谁质疑也质疑不过传统理论派的集体围攻,知识分子在文化和鼓动力上的优势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2、“宪政派”从一开始就让自己站立在“政治道德”的最高阵地上。他们用世界发达国家的宪政实践表明世界政治道德的最高标准就是要实行宪政,否则,执政党就不是真心带领人民走向兴旺发达。

  3、“宪政派”从一开始就把“宪政”与“民主”捆绑在一起。他们强调没有宪政,就没有民主,他们回避了民主思想早于宪政思想的历史实事,他们也回避了现实落后的宪政国家。在中国,只要你把自己的思想与“民主”捆在了一起,一定可以赢得相当大群体的支持,“正义性”会在无形中被抬得很高,哪怕某些人心中完全处于极端的专横状态,口号的力量仍是无穷的。

  4、“宪政派”从一开始就强调“宪政”必须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籍此提醒国人在姓资与姓社的问题上作出选择。狡猾一点的精英把这一点隐晦地表达,以避免刺激执政方,激烈一点的精英早已经开始逼迫上下各方做选择题。社会主义如果不适用“宪政”,那中国又可以用什么好内容、好实践来说服大家忘记“宪政”?

  5、“宪政派”把精力放在“宪政”概念的解释上,而不是放在“宪法”的国家根本意义上。他们决心把“宪政”做成一个静态的概念,即西方的既定概念。知识界强调:谁改变传统定义,谁就是不学无术,谁想改变原义,谁就是理论文盲。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绝不会强调革新和创新,因为,他们并不真心认同宪法之于国家的真实作用,他们要的是“宪政”带来的制度变更,他们心中实际上未必敬畏宪法。

  6、“宪政派”这次不声不响地抓住了一根主动上升的绳索,并且这根绳子是被别人主动送上手的。官方理论家至今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篇章,这是对官方笔杆子们的一次挑战。

  既然各方把问题都摊出来了,回避是没有出路的,官方理论家一定要认真面对,因为任何理论的合理性必须交由人民群众去下结论。到目前为止,“宪政派”的观点毫无疑问更为摄心,更为吸引听众,我提醒了几个表面原因,未作深解,其它意见暂保留。

  很多人想吃桔子,你要想让大家相信橙子比桔子更好吃,不妨把橙子先给大家尝尝!

  我在等待高参理论班子的雄文出世!我暂时仍相信官方智库有人才!

相关文章

  • 宪政派为何主张颠覆社会主义宪法?
  • 人民日报海外版连续刊文批宪政 公知跳脚、网民热捧
  • 坚持阶级分析 让宪政民主现出反社会主义本质面目
  • 撕开宪政假“马克思主义”外衣——评华柄啸“宪政秀”
  • 中国向何处去?——对宪政派的政治主张的批判分析
  • 卢麒元:广义财政论
  • 强世功:“迷失的法律人”,请别忘了灵魂
  • 宪之:杂沓纷纭争说“梦”
  • 《炎黄春秋》在推销西方宪政民主上耍尽狡诈阴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