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人民日报:不能贸然启动资本项目大规模开放

火烧 2013-09-16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人民日报提醒不能贸然启动资本项目大规模开放,分析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强调防范热钱回流与金融风险,提出稳中求进的应对策略。

  近段时间以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可能调整的预期,导致大量“热钱”回流,触发亚洲地区多国股市、汇市大幅波动。美国会不会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亚洲金融动荡会不会重演?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又该如何应对?回答这些社会关切,需从量化宽松政策的“前世今生”谈起。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巨额不良资产、有毒资产的压力致使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依靠常规货币政策无法实现稳定。美联储只得借助“量化宽松”这一非常规手段,购买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的债券与证券,改善其资产负债状况,稳定金融市场;购买中长期国债,缓和政府债务危机。然而,长期实行刺激性政策,不仅吹大了金融资产泡沫,还在贬值中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地位。去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明显,二季度实际GDP增长率超过2%,金融市场日趋活跃,股票指数创出新高,使得美联储有了退出“量化宽松”的基本条件。

  倘若“量化宽松”退出成行,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主要在金融市场上。货币政策的收紧将导致美国利率水平回升,从而吸引部分套利美元回流,加剧我国流动性的紧张程度,增大股市的下行压力。如果防范不得当,会造成资本有组织外逃,触发宏观经济大起大落,风险不啻于当年“量化宽松”推出之时。因此,中央反复警示,“量化宽松”调整是“下半年最大不确定因素”。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必过分紧张甚至谈虎色变。这一政策属于外部因素,改变不了我国经济的基本态势。在当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的条件下,中央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力和主动权在握,完全有能力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热钱”在东南亚上演的疯狂套利,绝不会重现。

  更何况,这一政策能否退出、何时退出,还有待观察。不少专家认为,所谓美国经济的复苏更多还是资本市场的复苏,缺乏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支撑。居高不下的外债水平与失业率,也表明其未真正走出危机阴霾。政策一旦退出,利率的回升将会加重企业的负担,美元升值也会抑制出口、扩大逆差,拖累复苏的步伐。因而,政策退出的预期很可能只是权宜之计,甚至不排除是一种迷惑性的“修辞策略”。

  即便这一政策真的退出,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全是消极的。比如,中美利差缩小和“热钱”的流出,将刺破部分资产泡沫,抑制不断上涨的房价。美元升值还将放缓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增速,减少输入性通胀压力,降低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人民币相对美元的贬值,还会节约出口成本,有利于外向型企业摆脱困境,同时减少持有的外汇储备与美国国债的缩水。

  对此,可取的态度是“以我为主”、冷静观察,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政策取向,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如果出口持续走低,企业开工不足,“热钱”伺机出逃,必须及时主动贬值,保护实体经济和外汇财富;如果银行、民间拆借利率高企,股市低迷使直接融资停滞,必须及时投放货币释放流动性。总之,宏观调控必须以保护国内实体经济竞争力、促进就业为中心任务,不能贸然启动资本项目大规模开放,更不能盲目追随他国政策而疲于奔命。

  对中国而言,根本上的应对之策还得靠创新驱动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振兴实体经济,在构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过程中,树起国家金融安全屏障。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相关文章

  • 卢麒元:上海自贸区洞穿了共和国政治经济体制
  • 竖琴螺:上海自贸区进一步加快两极分化
  • 钮文新:反对人民币超前自由兑换
  • 卢麒元:所有改革都为资本出逃做准备
  • 卢麒元:一句“以开放促改革”,歹毒至深足以杀人
  • 资本项目开放为何必然导致拉美金融危机频发
  • 上海自贸区将暂停部分涉外资法律 网友惊呼“租界?”
  • 贾根良:对上海自贸区的反对者表示敬意和支持
  • 左大培微博论利率市场化
  • 张庭宾:推进利率市场化条件成熟了吗?
  • 各界争议上海自由贸易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