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防外交

军报:中国稀土败诉敲警钟

火烧 2014-04-08 00:00:00 国防外交 1025
中国稀土败诉WTO裁决引发关注,美日欧盟诉讼质疑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揭示稀土产业环境问题与资源公平争议。

  3月底,美日欧盟针对中国对稀土等相关产品的出口配额管理措施提起的诉讼案有了初步结果,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这一裁决获得了美日欧盟的欢迎,他们之前抱怨说中国的出口限制措施使中国企业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然而,在这场历时两年的诉讼中,我们看到的却是部分国家打着公平的名义,滥用国际规则,奉行双重标准,谋求自己的利益。

  长久以来,稀土就有工业中的“黄金”之称,在尖端科技和国防领域被广泛运用。如果说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稀土的世纪。但是由于相关技术等原因,作为环保技术关键原材料的稀土却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事实上,美国稀土储量丰富,曾经是稀土开采大国,但在认识到稀土开采的高昂环境成本之后,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叫停了稀土开采。而我国长期向全球市场供应着90%以上的稀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整治稀土产业,这完全是出于保护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稀土价格的上涨,让西方告别了稀土“白菜价”的时代,他们大呼不公平。而中国长期以占全球总量36%的稀土储量,供应着世界市场90%以上的稀土,这就公平吗?他们这种对于“公平”的声张无疑是对伪公平的召唤:仅仅着眼于自己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他国的环境代价。

  国际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使各国之间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但现今世界中,一些国家不但不以规则自我约束,反而滥用规则,奉行双重标准以维护一己私利。美日欧盟此次发起的诉讼案针对的是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政策,但是令人讽刺的是,他们也在采取此类措施。欧盟一度试图将类似的政策纳入多哈回合非农业市场准入谈判框架,美国也对天然气等资源采取类似政策。在此次诉讼结果出来之后,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对美国的相关政策吐槽了一番,声称如果把“稀土”换成“天然气”,“中国企业”换成“美国企业”,那么华盛顿就会发现,自己的未来也将受制于此项裁决。

  部分国家之所以借“公平”之名,滥用规则,原因还在于,在规则的制定中他们是主导。这样的规则本身就具有局限性,无法实现真正公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更好地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利益,此次稀土案的败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张辉)

相关文章

  • WTO这个我有史以来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早该废除了!
  • 蔡金安:稀土、WTO及其它
  • 稀土问题——禁止不可再生资源出口并回购资源型外资企业
  • 贾根良:中国“稀土案”败诉,应反思WTO
  • 王珺之:中国为何要发起稀土保卫战
  • 昆仑岩:中国稀土战略的严重后患
  • 稀土岂能败诉 向美日无限廉价供应不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