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历史如果重演,英魂一定再生!——编读志愿军烈士史料有感

火烧 2013-07-13 00:00:00 历史视野 1026
文章通过编读志愿军烈士史料,缅怀英魂,讲述烈士母亲的悲痛与牺牲,展现抗美援朝历史中的真实细节与情感冲击。

  在 “抗美援朝”胜利的60周年到来之际,为了编辑史料、缅怀先烈,作为一名基层党史工作者,我编读了一批北京市东城区的志愿军烈士们的档案史料。展读之下,心中充满了激越与沉痛的情感!

  多年前捧读魏巍同志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其中开篇的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深有同感。那就是“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现在,当我捧读烈士的史料时,思想感情的潮水也在“放纵奔流”,不能自已!

  以前在读《史记》时,常常感到做为一个修史者,为什么司马迁要灌注那么充沛的感情,在述史之间夹叙夹议,火花四射,喷泄着慷慨之音,抒情的意味非常浓烈。现在我明白了,那是历史中有些东西太感人了,必须以唱叹出之!

  图1

  图2

  在纪念“抗美援朝”这段伟大的历史时,我们固然对伟大领袖的战略雄谋;著名战将的精妙指挥钦佩不已。但是当我们接触到历史细节的时候,在真实的史料面前,再也抑制不住感情的潮水了。细节,更能深入历史;真实,更能触发感慨。

  在一件1952年北京市民政局致第三区人民政府关于刘兆玉烈士的情况说明公函上,有当时区政府民政科同志的批语:“来领证及抚恤费[的]是刘老太太。其意见:此消息不愿使其老先生(兆玉同志父)及兆玉同志弟知道。光荣牌暂不换。我们已同意,并通知派出所(王同志)。”(见图1)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烈士的母亲“刘老太太”是承受了多么巨大的情感创伤,而且还要回去瞒着丈夫,瞒着亲人。这位刘老太太的行动,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辉煌胜利的背后,该有多少母亲在承受着丧子之痛!在如今我们享受着安宁详和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回味一下这些母亲们的情感煎熬与家庭的残破!再巨大的历史功绩,也是要个人来承受代价的。郭沫若有诗说得好:“多少人民血,换来此殊荣,思之泪欲坠,欢笑不成声!”面对如此真实的历史细节,谁的情感又能不“放纵奔流”!

  另外一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颁发给烈士张凤悟同志遗属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其中安葬地点标明,烈士的忠骨埋在“朝鲜平安南道,介川郡,泉洞车站北头铁路西。”(见图2)世人都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以前在颂读此句时也颇感豪壮。但在真正捧读烈士的《牺牲证明书》时,心中却充满了沉重与痛惜之情,积蕴良久,终于激越而出!为国捐躯的先烈啊!我们这些在家乡安享和平的后代只能在心中遥祭:愿你们的忠魂在那片纯净而贫瘠的异国土地上安息!

  烈士们的血肉早已化做了祖国的尊严;母亲们的痛泪也早已化做了儿孙的笑脸!据最新统计,在朝鲜战争中,共有18万3千1百零8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牺牲。这其中有多少母亲依门望闾,盼儿不归;这其中又有多少忠魂捐躯异国,埋骨他乡。

  这既是历史的沉重,这又是历史的前沿!

  西哲有云:“所谓历史,就是生者与逝者的不断对话。”

  在这里,我们这些后生者,要对逝去的先烈们说些什么?

  那就是:

  历史如果重演,

  英魂一定再生!

相关文章

  • 《我的战争》或可商榷,但抗美援朝不容污蔑
  • 丑牛:希奇!希奇!真希奇!——共产党不唱共产党的戏
  • 乌有之乡7月20日丹东纪念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会议
  • 朝鲜高度评价中国志愿军 回敬“对华忘恩负义”谣言
  • 戴旭:毛主席谈抗美援朝
  • 李克农之孙李凯城大校评抗美援朝
  • 王立华大校:抗美援朝——震撼世界的立国之战
  • 【视频】: 不许美韩侮辱志愿军烈士(二)
  • 抗美援朝伟大决策的正确性正义性岂容抹黑
  • 王新年等在乌有之乡纪念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发言
  • 张勤德: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五大启示
  • 乌有之乡赴丹东之旅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