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酒逢知己千杯少

火烧 2012-01-07 00:00:00 中华文化 1044
龙年说酒,探讨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文化内涵与饮酒健康问题,分析酒与医学、文化的关系,提醒合理饮酒,避免饮酒带来的健康危害。

医政哲学杂谈之八  

   

              龙年说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  

               夏天的小白兔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又到龙年了,西历新年已过,夏历新年——也叫春节还没有到呢。其实,自从中国辛亥革命确立以公元纪年(新中国也从之),中国的固有文化就被那些西学精英“开始了转基因”。到今天虽然中央决定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但是,我们那些可爱的老爷们对于中国文化恐怕连北都找不着了。所谓中国的阴历(或者农历),甲子纪年那才是中国的核心文化部分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已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它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真不知道我们过去的人们为何急于采取西历作为中国的纪年。  

不管怎么说,龙年春节即将来临。在欢度春节之际,国人必定会是和以往一样,“把酒问青天”,为了亲情友情,很多人会自觉的,或者无奈的把酒言欢。  

道不离人,人善远道。自从上古之人以后,中古(夏禹之后进入私有制社会)之人们越来越远离“道”,或者说离经叛道,哲人酿酒本来备而不用的,是古人为后人出现疾病之时,用来调理气血恢复健康的一种“常备妙药”,然而,春秋战国以后以来,因为世风日下,人们“饮酒为常”,于是,后人就与酒结下了不懈之缘——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本人并不是一味的反对饮酒,而是希望人们应该回归对于“酒”的作用的正确认识。  

中国医学对于“风”与“酒”有着非常科学的认识——“风为百病之长,酒为百药之长。”这是对于致病原因和治病因素的辩证关系的强调,也就是说“风”是导致百病的起始原因(或者疾病之源),那么,“酒”则可以使疾病在初始阶段就能够得以化解。但是,尽管“酒”是很好的东西,我们也不可过多地引用(一般人不要超过100克左右),否则,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据报道华中某一省会城市的公务员进行常规体检,结果三分之二的人存在脂肪肝、酒精肝、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这些人为了“工作”较多地灌进一些不必要的“美酒”,结果是“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的喝老婆背对背”因为饮酒以后,“往往会酒后失德,醉酒乱性”,结果就会对于身体造成致命的伤害,并且这些伤害往往是难以逆转的。尽管你们为革命工作“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为此造成的疾病,国家也会给你报销,但是,花再多的钱也是难以卖命的。  

我们普通老百姓,在接人待物之际,招待以酒,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该让亲友用酒要恰大好处,而不要用自己的生命和钱财给酒厂和医院买单,这样太划不来了。我身边的朋友既有公务员,也有同事,他们已经“为酒而病”,有的因为涉酒而亡,给家人带来了诸多不幸,让人十分的惋惜。  

这些绝不是自己的杜撰,而是早在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等著作中,都有明确的解释和记载。现在所说的“糖尿病”古代称之为“消渴症”或者“三消症”,分别指的是上中下三消症——上消和白内障有关,下消则是糖尿病晚期痈疽症,中消主要和性功能等排泄有关。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两条:一是“好饮酒浆”,二是“酒后同房”,竭尽其精所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并发出如下呼吁:  

酒要适量,节制同房;  

不为别的,但为健康;  

家庭和睦,一家安康;  

社会和谐,大同同往;  

道不远人,各自张扬;  

色不迷人,人不迷茫;  

酒不醉人,地久天长!  

   

   

待续。。。。。。  

医政哲学杂谈之九  

               满口都是大金牙  

相关文章

  • 无知、无畏与无奈——远离中国医学的后果及化解
  • 难忘的“6·26指示”
  • 孔老夫子站累了
  • 关于《山西省稷山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述评》一文几个问题的商榷
  • 一线员工谈医改:医改能给农民带来多少实惠
  • 我所经历的毛泽东时代
  • 日月河:“6.26”——“弱势群体”不能忘却的纪念
  • 大逆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旧文)
  • 毛主席的医疗路线令我刻骨铭心
  • 医疗、贪官、奸商--纪念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发45周年座谈会
  • 走人民路线,为人民服务——电影《春苗》评析
  • 新中国前30年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养模式探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