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乌有讲堂

黄平讲座简讯:区域发展格局问题

火烧 2003-12-04 00:00:00 乌有讲堂 1035
黄平讲座探讨区域发展格局,强调无唯一发展模式,呼吁社会科学整体思维与人文关怀,关注区域协调发展与文化资源作用。

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以来,响彻云天的声音是“与国际接轨”、“标准化”、“规范化”,似乎一切都只有一个模式。然而,世界是丰富多样的,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更没有唯一的轨道。即使在中国内部,也没有唯一的轨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我国的区域发展也是具有很多地方特色的。这是黄平先生2003年11月29日下午在乌有之乡发表演讲时的一个观点。

黄平先生是《读书》杂志执行主编,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但是,黄平先生一向比较谨慎,多读,多思,少写,少讲。所以,我们好象没能看到黄平先生的大部头著作,但是他的学识是得到公认的。讲座那天,很多听众都是慕名而来的。

黄先生认为,198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主要在微观领域。尽管也还很不够,但真正缺乏的是宏观领域的研究,缺乏的是整体思维的视角。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经济增长代替了社会发展,单一的经济指标代替了社会平衡发展的综合指标。即使在经济领域,也主要考虑个人的微观层次,比如主要研究收入、消费、GDP、人均情况等,忽略了生态环境、健康卫生、文化伦理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等,使个人的健康感受、心理感受得不到表达。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决策水平,导致我国的社会发展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站在今天,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了。我们需要整体思维的视角,需要人文关怀,需要更加人性化,注重社会综合发展。

黄先生进一步认为,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区情况复杂,无论任何单一模式,无论是苏南模式还是温州模式,都不能普遍推广。在西部地区,存在着良好的公共社会资源,包括传统的规范、道德、伦理、价值等无形的文化资源和村规民约等,为探索西部发展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希望。这种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济资源的短缺。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内部存在传统的文化习俗,村落内部规范有序,能够很好地处理诸如修水库、红白喜事等公共事务,主要是在传统文化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内部的劳动互助代替了资本金钱的交换,这样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遗憾的是,这些资源在过去20多年的研究中被忽略了。

黄平先生目前正在致力于这个方面的研究,我们期待着他的新成果。

黄先生经常在全国各地调研,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因此,讲座信息量很大,通俗易懂,又有理论高度,给人很深的印象。

相关文章

  • 茅于轼长沙讲座被迫取消
  • 【秦岭论坛】:3月10日11日公益讲座安排
  • 红色网友齐聚武汉,乌有之乡生机勃发
  • 予坤:反抗绝望乌托邦——记2月18日广州张宏良讲座观感
  • 听张宏良2月18日广州讲座有感
  • 献给乌有之乡讲座的老师
  • 孔庆东讲座:美国偷偷把毛泽东思想都给学去了
  • 快乐的播种人——孔庆东印象
  • 孔庆东讲座:年轻人一辈子还是要读几本硬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