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黎阳:共鸣与隔膜

火烧 2008-08-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探讨《谁是最可爱的人》与《包身工》等作品在不同时代的共鸣与隔膜问题,指出共鸣与否取决于社会地位与阶级立场,而非单纯时代差异,强调毛泽东关于阶级烙印的观点。

共鸣与隔膜


黎阳


2008.8.29.


有人说:“毕竟时代不同,让今天的年轻读者去读这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难免会产生隔膜。”


显然这里的逻辑是:时代产生“隔膜”。时代不同,必然隔膜。“代沟”是不可避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时代过去了,大家都“隔膜”了,所以应该退出历史教科书。


这真是“你不说我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照此逻辑,时代越远的东西越“隔膜”,时代越近的东西越共鸣。要和谐,就应该赶时髦,别沾那些“不同时代”的东西。


然而奥运会开幕式上孔门三千弟子挥舞竹简,边嗥“和为贵”边下跪算哪个时代的东西?这怎么就不“隔膜”了?这究竟属于“时代相同”,还是属于“时代不同”?如果属于“时代相同”,那岂不意味着如今时代倒退了两千年,“共鸣”到了孔夫子的时代,所以不再有“隔膜”?如果属于“时代不同”,那“时代不同产生隔膜”的“真理”还能成立吗?


时代不同的东西未必一定令人隔膜。


——《包身工》比《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时代更早,被赶出教科书是因为“时代不同”产生了“隔膜”吗?恰恰相反,是因为太不“隔膜”了——太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天的黑砖窑、血汗工厂、死亡煤矿……否则为什么那么急着从教科书里删除掉?


——怎么不见口口声声说:因为“时代不同”,所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令人“隔膜”的人同样说:因为“时代不同”,所以《色.戒》、《肉蒲团》、《灯草和尚》、《金瓶梅》、《红色吉赛尔》之类也令人“隔膜”?


时代相同的东西未必一定令人共鸣。


——就在中国人正跳着竹简舞为“和谐”下跪的同一时刻,格鲁吉亚那里正大打出手,血流成河。“同一时代”,“同一个地球村”,“共鸣”还是“隔膜”?


——“主流”们为香港女星的光腚照津津有味,老百姓呢?“干我屁事,我只打酱油。”——“同一时代”,“同一社会”,“共鸣”还是“隔膜”?


“共鸣”还是“隔膜”不取决于时代,而取决于社会地位和阶级立场。说到底还是毛泽东的话:“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相关文章

  • 缅怀魏老 学习魏老
  • 文艺报刊登纪念魏巍专题:巍巍雄文传千古等8则
  • 学习魏老彻底革命的硬骨头精神 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奋勇前进
  • 魏巍颂--纪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魏巍诞辰九十周年
  • 魏老的晚年,雄辩地证明:他是当代中国的鲁迅!
  • 君遗移山志  自有后来人--隆重纪念魏巍同志九十华诞
  • 魏巍:在新世纪的门槛上
  • 鲁迅的幸和魏巍的不幸
  • 魏巍是当代文学家中的巨人
  • 魏欣:回忆父亲魏巍生前事
  • 肖衍庆:毛主席继续革命的伟大战士魏巍同志
  • 魏巍:高山红杨诗战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