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再造青春魂

火烧 2009-05-04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纪念五四青年节,强调青年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性,呼吁再造青春魂,复兴民族精神,振兴国家未来。

再造青春魂

海博

2009年5月3日

明天是“五四”青年节。九十年前的这个时候,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中国青年以激情、青春和热血,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历史关头,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振臂而起,掀起了一场改变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伟大青年运动,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史的空前篇章,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五四”的历史表明,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只要青年不倒,只要青年一代充满朝气,国家民族就充满希望。今天,人类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面临千年难遇之大危大机,天命垂于中华,中华系于青年,人类和中国的前途命运仍然别无选择地寄托在青年身上。值此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来临之际,特发旧文一篇,以表纪念。

再造青春魂

青春之魂魄,为时代之精粹,历史之积淀,未来之号角。青春之魂与民族精神息息相关,她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与映射,也是民族精神的动力和希望所在。青春之魂盛,则民族之魂强;青春之魂衰,则民族之魂弱。古往今来,海内宇外,凡青年朝气蓬勃,青春之魂昂扬奋发之民族,必是充满活力之民族。凡青年萎靡不振,青春之魂衰弱不张之民族,必是积弱不堪,生机全无之民族。

思我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史,二千万锦绣川,秦汉雄魄,盛唐气象,昆仑恒泰,黄河长江,人民勤劳勇敢,江山雄伟壮丽。在亚欧大陆的东方,在浩瀚的大洋西岸,在东到太平洋、西至乌拉尔、南临喜马拉雅、北瞰北冰洋的广大区域,中华帝国奉天承运,威及八方,其经济之繁荣,社会之发达,文化之灿烂,国力之强盛长期无出其右者。然自有宋以来,国弱魂衰,雄魂不张,三度殖民,百年沦亡,领土日蹙,国力益衰,人民痛苦,江山遭殃。至于今,虽有13亿之众,不敌一蕞尔倭国。究其原因,盖源于整个民族尤其是青年一代无青春之朝气,缺扩张之意识,少进取之精神,一句话,青春之魂不盛,民族精神不张。当是时也,盛世则斗鸡走狗,狂欢纵欲;乱世则丧气灰心,消极遁世。有老大之象,无青春之气。

人之为人,在于人有精神,有信仰。人无魂,则行尸走肉;国无魂,则任人宰割。方今之世,全球一体,诸强争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一日千里,竞争空前激烈,文明冲突激荡。整个世界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动荡之特殊时期,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空前机遇和严峻挑战。国家民族之命运,将更多地取决于青年一代,取决于民族精神是否昂扬,青春之魂是否勃发。再造中华民族的青春之魂,乃时代之要求,历史之呼唤。

何谓再造,再造者,重生也。再造青春魂,就是对中华民族原初精神的复兴与重扬,是对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新认知与确立。昔我先祖,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创了中华民族之万年基业,奠定了民族文化之原初精神。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无不充满了扩张进取、自强不息之青春锐气。秦王弱冠扫六合,去病少年封狼山。孔孟之执着、商韩之胆略、荆卿之慷慨、越王之坚忍、屈子之爱国……构成了少年中国之魂魄,铸造了中华民族无尚之荣光。只惜迭遭污染而异化,渐趋湮没而沦亡。及至宋元而近代,民族精神沦失,青春魂魄消亡,国家民族蒙受奇耻大辱。五四启蒙,虽有弘扬科学民主、唤醒人民大众之功,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精神再造问题,建立一套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民族文化传统之新价值体系。其后八十余年,民族迭遭变乱,国家几经战火。尤其文革十年,砸烂一切,否定一切,对民族文化传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而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强势文化之大举侵入,缺乏足够警惕,没有应对之策,更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丧失殆尽,文化建设陷入邯郸学步之窘境。使今日之中国,信仰迷失,道德沦丧,精神萎靡,少争强之雄心,无恢宏之霸气。尤其青年一代,羡美崇洋,追星逐潮,浮躁放纵,数典忘祖。重振民族精神,再造青春之魂已是当务之急。

再造青春之魂,须放眼世界大势,顺应时代要求,立足于振奋民族精神,着眼于克服民族劣根性。举其要者,兹列五端。

青春之魂,首在扩张进取。世间万物,不扩张即收缩,因为人家在扩张。不进取即落后,因为别人在进步。扩张发展乃生物之本能,并无善恶好坏之分。一株花,一棵草,生长之时,亦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空间,何况国家民族。试看古今中外,凡强势之国,莫不以扩张为要。当然,今日之扩张,非为传统之领土扩张,更多的是一种经济扩张,文化扩张,科技扩张和军事扩张。环视当今世界,比之于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之势,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强敌环伺之国际环境,我们要么俯首称臣,心甘情愿地被控制、被同化,丧失自己的文化特性,乃至成为文化和经济殖民地;要么奋起自强,主动出击,积极扩张,努力在全球范围内求得优势地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理应也只能选择后者。我们要强化扩张意识和进取精神,运用一切手段和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主动介入,努力抢占市场,夺取资源;努力传播中华文化,扩大文化影响;努力增强军事实力,掌握战略优势。秦皇汉武之苗裔,应有威及四方、君临天下之气魄。

青春之魂,贵在创新求实。创新是民族进步之灵魂。求实是国家发展之保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创新方能进步,求实才能发展。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更是青年的典型特征。青春之可畏,就在于敢于抛弃老观念,树立新思维,打破旧框框,开辟新境界。创新精神不足,过于因循教条,乃中华民族一大文化病灶。古时则多因循旧世,厚古薄今;现代则多因循外国,是外非中。前则以马列为经,马恩列斯言如天条,语若圣经,不得有丝毫的逾越和违反;今则以欧美为范,言必称希腊,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学习古人,学习外国不错,迷信盲从,不思超越,不敢创新则非。长此以往,我们将长期在别人后面爬行。再造青春魂,须大力弘扬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努力在全民族形成一种创新型的文化风格。同时,又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求实之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励精图治,通过千百万人艰苦奋斗,实现民族振兴发展。

青春之魂,重在坚持民族本位。人是一种集体动物,个体生命的意义寓于集体之中。人既需要个体生命之张扬,这是生命存在之必然;更需要集体力量之壮大,这是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之基本特征。作为一社会人,首先要忠于国家民族。我国缺乏现代意义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传统,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相对薄弱。自宋朝以来,面对外敌入侵,让步求和,卖国求荣,不以投降为耻,不因叛卖为羞,几乎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近年来,消解中国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之思潮渐起,有赢得话语霸权之势。青年一代爱国主义意识日趋淡化,脱离中国成为一代青年之人生目标与最高理想。当此一极独强之全球化时代,再不强化国家民族意识,突出民族本位,我们将很快会沦为精神殖民地。坚持民族本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也是确保民族不被同化消解的必然选择。青年一代,在国家民族问题上有些狂热表现,是一切优秀民族和强大国家必然存在之普遍现象,不但不应大惊小怪,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反而应该热情保护,积极引导,精心培植。那种对青年人的爱国热情动不动就以爱国贼称之,以狭隘民族主义论之的行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思想糊涂。

青春之魂,还须内和外争。争强好胜,不知退让,是青年人的一大特点,是青春力旺盛的一种表现。作为青年人,敢争敢抢,不是缺点。关键是不要窝里斗。多年来,我们往往是里斗外和。对外过多地强调和为贵,而忽略了争为先,一味忍让,委屈求和。对内则勾心斗角,你争我夺,以厚黑之道,作恶性竞争。这是自毁之道。正确的作法应是内和外争。外争促进内和,内和才能外争。不外争者必内斗。当今之世,尤须强化外争意识,面对国际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斗争求和平,在与强争雄中振兴民族精神。面对外敌的污辱欺凌,一味退让求和,还美其名曰韬光养晦,必将导致中华民族的毁灭。

再造青春之魂,尤为关键者是弘扬中华民族之原初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少年时期,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锻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卧薪尝胆)、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勇于探索(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锐意创新(变则通,通则久)等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原初精神。这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万死重生的生命源泉。让中华精神重光,是当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世纪之交,诸强争雄,优胜劣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系于青年一代。中华民族失去的机会太多了,沉沦的太久了,决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二十一世纪必将是中华民族青春之魂激发昂扬,东方醒狮怒吼扬威之世纪。愿我炎黄子孙,高扬青春之魂,重振民族精神,复我先祖荣光,再创新的辉煌。

相关文章

  • 对话秦晖:也谈五四和新文化运动
  • 刘晨光:“五四”的“剩余”价值
  • 救亡压倒启蒙?怎样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
  • 乌鸦(短篇小说)
  • 中华尚武--写于2010五四青年节
  • 梁柱:五四爱国进步传统论析
  • 《五四“遗产”的反思》在“反思”些什么?
  • 思想多棱镜里的“五四”
  • 覆亡前的无力哀嚎--评《炎黄春秋》“五四精神普世价值”
  • 奚兆永:评《炎黄春秋》的《五四精神 普世价值》
  • 纪念五四运动,重建精神世界
  • 深圳红歌会莲花山活动纪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