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人才还是教育出人才
教育分公共教育与家庭教育,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到过。
另外介绍,在私有制的前提下,近代资产阶级认为只有家庭教育和影响才能培养人才。近代的心理学也认为,人们日常运用的知识60、70%以上(专业知识除外),来源于家庭教育和影响。公共教育(专业知识以外)只能普及一般的知识,不能胜任培养的重任。
整个世界随着私有制的发展,物质世界发展了,精神世界却在堕落。比如:战争从宣战发动战争,到法西斯的不宣而战、闪电战。利用物质上的巨大差异,进而进行强权和掠夺。
在私有制的前提下,意图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是不能实现兴国的。最多能够实现:愿意接受教育的人,能够接受到教育。
---------------
代表在那里审议表示完全赞同。老百姓也评评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
1、科技作为物质文明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此都提出了“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教育兴国,老百姓认为是伪命题。孙中山提出“唤醒民众”,教育能够“唤醒民众”吗?老百姓在现实问题上,除了骂街,就是骂街,通过教育,能解决问题吗?全社会变成“雇佣”关系。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也变成了类似“雇佣”的关系。那边要“代表”,这边“被代表”。除了自己的事,其他的事儿关“被代表”的屁事,要不怎么都去打酱油了呢?在民族危难时,还是再一次“唤醒”那些雇佣制的、被代表的、打酱油的民众吗?!
在文化上,不同阶级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并为不同的阶级服务。有无产阶级文化,资产阶级文化和封建文化。而且资产阶级文化和封建文化还是亲热的俩兄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呢?如何进行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呢?
3、人才强国就叫人搞不懂。强国用老百姓的话,大概的道理是“要啥人有啥人(分工不同),而且要啥有啥,不受欺负”。这里的人才是什么人呢?是主观唯心主义宣传的“精英”吗?是等级社会高人一等的“精英”吗?在受外敌欺负时,是否可以将“精英”武装起来,充当先锋队呢?这样我们就能强国了吗?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教育不足以担当重任;科技投入不足还有待提高;人才应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而且是完全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
什么基石呀,综合国力的核心呀,还是让人搞不懂呀!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优先教育事业,千万别搞出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可就误事了。
强国必先强教。
强国必先强教,强国与强教有多大关系?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
一流的人才,在国际和国内公认的。在中国的历史上毛主席可以算一个了吧!毛主席是一流教育培养出来的吗?共产党的理论不是讲: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吗?什么时候改成教育出人才了?!
相关文章
- 教育公平不只是个升学问题:建国初期关于升学矛盾与劳动教育的讨论
- 农村学校为何成为“民工预备培训学校”?
- 滠水农夫:市场体制是阶级再生产的制造器——以教育市场化为例
- 全球化视野中的学术生产的理论逻辑
- 教育市场的政治社会学 ——关于教育的5个为什么
- 纪录片《出路》--教育产业化使大学沦为商品
-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 “忽视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最大失误
- 如何解决农村生源被逐出精英大学的问题?
- 穷孩子,永不到来的春天
- 行政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及其负面影响
- 从文革期间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言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