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字要准确——与人民日报评论员聊天之一
人民日报从12.1开始,以“评论员”的名义连续刊载了四篇文章,组成一个系列“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分别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能走回头路》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文可参见(http://opinion.people.com.cn/GB/8213/49160/49217/8464287.html)。
我仔细看过之后,想跟“评论员”们聊聊天。虽然我可能永远没资格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字,但是针对诸位的文字发表看法,这个权力总还是有的。您若不是党员,我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您若是党员,我就以党内同志的身份。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该怎么形容?这事关诸位这个系列文章的成败,不能不高度重视。虽然人民日报不是统计局,不能满篇都是数据,但是数据太少,或者数据太荒唐,显然不行的。
以这四篇为例,用数据描述成就的,有一些,累计如下:
***这30年,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
***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到1978年,我们看到,当时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小时起落60架飞机,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小时才起落两架。如今,北京首都机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每小时可起降飞机超过124架
***30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3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据世界银行统计,过去25年来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
首先,有些数据在自找麻烦。比如“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据世界银行统计,过去25年来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说脱贫成绩很大就行了,何必把世界银行搬出来?您既然想借助个权威机构,那其他人也可以嘛。就在不久前,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根据其联合进行“国际价格比较”(ICP)项目发布的新的购买力平价数据计算各国经济的实际规模和贫困人口后,大幅调低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和平均购买力,大幅调高中国极度贫困人口的比例。按照他们:极度贫困(赤贫)人口---按购买力平价(PPP)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贫困人口----购买力平价(PPP)每人每天消费2美元的标准,到2007年,中国赤贫人口1.35亿人,占人口比例10%;贫困人口4.3亿人,占人口比例约32%.........自家的事情关起门好商量,何必找洋鬼子呢?
其次,有些重大问题没有数据。比如这句话:“国有经济的比重降低了,但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和控制力却不断增强。”,比重降低到多少了?怎么个“不断增强”法呢,可不可以量化呢?这都是要拿数据说话的。否则,你说“不断增强”,别人还能说“不断削弱”呢,都是空对空,搞纯理论想象,没多大用处。当年人家国民党就是一边损失800万人,一边欢呼“胜利转进”的,难怪当时老百姓说,国民党的新闻要反过来理解。
此外,有的数据莫名其妙。比如那个“当时(1978)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小时起落60架飞机”,我查了一下,发现这么个数据:2004年,按飞机起降量来计算,夏尔·戴高乐机场以525,660架次位列欧洲第一(http://baike.baidu.com/view/14360.htm),算一算,正好一小时60架次,但这是人家2004年的水平.....要么呢,人家戴高乐机场26年原地踏步,毫无发展,估计是没有改革开放的缘故;要么呢,某位评论员在堆字的时候,随便找个数据就往1978年安了,反正只要比1978年的中国强就行。真相如何?天知道了。
相关文章
- 北京的哥:想和过去赚得一样多,就得拼命跑
- “杜丘,一直往前走,别朝两边看....”--也谈“倒退是死路一条”
- 难忘的1976年
- 乡村纪事—民兵连长彩祥大哥
- 以最低工资为参照系的法国公务员工资
- 讲述我的姥爷--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 关于中国人的尊严
- 剥开“现代企业制度”的画皮,露出吃人的狰狞面目
- “毛泽东时代贫穷和落后”是一个弥天的政治谎言!
- 是谁在开历史的倒车
- 固守现状,就是在反对改革
- 究竟是谁在走“回头路”
相关文章
- 海昏侯大墓考古发掘11 海昏侯墓在哪里 历史上有几个海昏侯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海昏侯墓考古有多少集 海昏侯墓发掘出全集一,海昏侯的墓是怎么被发现的?
- 海昏侯墓是多大的发现 漢朝海昏侯墓珍寶無數,為什麼一直沒有被盜?大地震導致水位上升
- 海昏侯墓是多大的发现 永生说钱系列:海昏侯墓为什么会出土那么多的钱币?
- 海昏侯墓竹简原文 海昏侯墓里的重大发现:有望复原2000年前的《论语》原文
- 探索发现海昏侯墓第1集 海昏侯本应低调做人,为何在墓中埋纯金160斤?学者:真是太高明
- 海昏侯大墓考古发掘11 2014考古發掘突破不斷,邊疆地區驚喜連連
- 不争论与宁要“微词”——再评《人民日报》宁要论
- 绝句(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绝句
- 朱小丹、吴敬琏:谁属于既得利益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