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浅评《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火烧 2008-12-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7
文章对人民日报关于改革开放正确性的评论进行批评,质疑其论据和结论,强调缺乏实质性分析,引发对改革开放方向和道路的深入讨论。

 

浅评《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1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评论《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一文。该文对30年以来的改革开放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得出了一个铿锵有力的评价: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看完此篇评论,我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索性就孤陋一把,作一浅评,希望不要遭人唇枪舌箭为好。

该评论通篇除了只有对改革开放几近歇斯底里的维护外,我没有再发现有其它任何可取之处,只有论点,而那蹩脚的论据,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该评论说:“一个国家的发展,只有从世界和时代的坐标上去认识,才能准确把握;一个社会的变革,只有源于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才有生机活力。”然而至于怎样才算是“从世界和时代的坐标上去认识”?评论员却没有给我们指明,这只是一个口号而已。如果说下面的“1978年,我们看到,当时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小时起落60架飞机,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小时才起落两架。”也算是从世界的坐标上认识的话,那就未免有些可笑了。这样的论据——估且也算是论据吧——能说明什么呢?78年以前是以美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的时期,你想让北京机场多起落些飞机,但别人不来,这是政治环境决定的,能说明你的国家没有发展?要是没有72年的尼克松访华,没有70年代的中国的国际外交环境的改变,你改革开放如何开放?今天的北京机场如何能与“世界一流机场媲美”?这样的论据能说明一个国家没有发展?

还有,该评论不知是从哪得到了数据,居然得出了一个“30年,中国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这样的结论看着都好笑,我实在不想一驳。

“3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正是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突破思想藩篱,砥砺创新勇气,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亿万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生机与活力。”“人民群众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创造伟力,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幸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使现代化航船破浪前进,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道路,……,使我们的各项政策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这都是些什么?由于没有空闲时间,我也不加以批驳,只好拿出来让读者自己去评了。我只想问作者一句:“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幸福了吗?我们的各项政策真的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吗?”如果这两个问题都如你所回答的那样,那你今天还急不可待地写这篇评论做什么?你写之前到底动过脑子没有?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看看过去,比比现在,摆摆事,算算账,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30年的历史进程,我们就能够清楚地看到,不改革问题更多,不发展困难更大。”这又是从何说起?没有人说不改革,没有人说不发展,只不过,人们说的是不是目前的这种改革,不是目前的这种发展,因为正如作者所说,30年的改革发展,证明了目前的改革是不好的,我们虽然不好说它是错误的,但至少它是有毛病的,方向是出现了偏差的,人们所反对或想要纠正的只不过是这些,怎么就招致你人民日报这一国家媒体的大动干戈,来一篇《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定性也可以,怎么还“完全正确”?你不感到这样很武断吗?很绝对吗?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辩证唯物主义所应持有的观点吗?一篇毫无论据的评论文章怎么就能得到一个“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呢?

在当前全国人民都在反思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国家的主流舆论媒体却相背而行,不去反思改革中出现的错误和方向问题,却固执地自我吹嘘,自我肯定,真是让人陡生不知今夕是何夕之感慨,同时也不免让人看出你的心虚与焦躁,真是可悲。

相关文章

  • 北京的哥:想和过去赚得一样多,就得拼命跑
  • “杜丘,一直往前走,别朝两边看....”--也谈“倒退是死路一条”
  • 难忘的1976年
  • 乡村纪事—民兵连长彩祥大哥
  • 以最低工资为参照系的法国公务员工资
  • 讲述我的姥爷--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 关于中国人的尊严
  • 剥开“现代企业制度”的画皮,露出吃人的狰狞面目
  • “毛泽东时代贫穷和落后”是一个弥天的政治谎言!
  • 是谁在开历史的倒车
  • 固守现状,就是在反对改革
  • 究竟是谁在走“回头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