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从“女童疑似饿死”想到“陈水总排行第三”

火烧 2013-06-30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由女童饿死事件联想到陈水总排行第三,探讨孩童饿死背后的精神与社会管理问题,引发对社会反思与舆论关注。

  看了一个网友提到南方都市报的文章《女童疑似饿死,社会何以救赎》,搜来看了看,文章开头写道——

  2013年6月21日,南京市江宁区泉水新村两名女童被发现在家中死亡,事发时其监护人乐某下落不明。仿佛是诅咒一般,十年前的这个时间,2003年6月21日,成都市青白江区青江西路65号院,3岁的小女孩李思怡被发现饿死家中,曾引来如潮的网络悼念。 整整十年,这残忍的人世间,竟没有半分起色。在焦躁、浮华的此时此刻,酒足饭饱的生者绝然无法完全体会,饥饿之于那些孩童,不仅是生理的哀嚎,更是心理的绝望。

  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出现孩童饿死的悲剧,当然是很不正常的,确实需要社会深刻反思。也不知道为什么,看了这篇文章,大于竟然想到了厦门公交纵火案的陈水总。在厦门公交纵火案的报道中,一再提到一个情况:陈家兄弟姐妹七个,陈水总排行第三。他们还有一个女儿,他和妻子都没固定工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陈水总在微博中也说到:“草民陈水总,现年60岁,初小文化,住厦门市局口街24号,1970年因家庭生活来源被切断,草民随全家下乡”。

  其中说到“1970年因家庭生活来源被切断”语焉不详,相关报道也没有说,让人不太明白怎么回事。因为那时候就是地富反坏右也是给生活出路的,就是是全家下放农村,也会有个安置,一般不会通过切断生活来源的方式强迫一家人离开城市去农村。

  另外,按陈水总1953年出生“排行第三”计算,如果两年一个,他兄弟姐妹七个一个都是 1949年后出生的,一直生到60年代。据说他家还收养了一个孩子,所以后来有“一家十口”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三年困难时期,物质非常紧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陈水总一家七八个孩子,却没有报道说其中饿死了哪一个,真不知道他们这么多兄弟姐妹是怎么活过来的。按道理,经过那样艰苦的生活,应该是什么苦都能吃了。可是,到头来却因为绝望走上了犯罪死路。

  从“女童疑似饿死”想到“陈水总排行第三”,想到的是,孩童饿死不饿死,根本不是物质方面的原因,而应该从精神方面找原因,特别是应该从社会的管理和组织上找补救的方法。

相关文章

  • 红色娘子军:厦门公交纵火案引发的思考
  • 时代尖兵:同为恐怖袭击,舆论导向为何大相径庭?
  • 由陈水总事件而想到的
  • 舆论如何消费“陈水总”
  • 南都——一个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的名片
  • 南方系的南都社论敦促共产党要“革自己的命
  • 美华:《南都》报有什么资格要孔庆东“承担责任”?
  • 一清:南方系,不造谣毋宁死!——评“南都网”的所谓“对赌乌纱”专题
  • 请官方媒体《南都周刊》表态
  • 忠言:应坚决清理汉奸媒体和媒体人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