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田松:核电站——将人类带向天堂还是地狱

火烧 2011-04-16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核电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分析核泄漏事件及辐射扩散问题,强调核能安全与污染风险,引发对核能利弊的深入思考。
核电站:将人类带向天堂还是地狱
田松
 
        本文发表于2011年3月31日12版。原文较长,发表时有重大删节和观点上的弱化。这是发表时的版本。原稿未发表部分,将融入另一篇文章,暂不披露。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76期12版“科学与人文”文章之一。http://sspress.cass.cn/news/19452.htm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还引起福岛核电站一系列爆炸。3月12日,一号反应堆氢气爆炸,顶棚损坏;3月13日,日本政府承认二号反应堆高温核燃料可能正在发生泄漏;3月14日,三号反应堆氢气爆炸,堆芯燃料部分熔毁,放射性物质泄漏;3月15日,二号反应堆压力控制池发生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3月15日,四号反应堆可能发生小规模爆炸,起火。
  
        3月15日,国内开始流传碘片(华素片)、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的“神话”,很快,国内开始抢购碘盐。
  
        近些年,与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有关的话题不断引起公众的争论。由于这次日本地震,地震、海啸、核泄漏迅速抢夺了中国人的注意力。最初,人们“隔岸观火”。很快,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接连爆炸。于是,人们开始担心日本的核泄漏会对中国产生某种影响。
  
        有一种说法流传很广,辐射飘到中国,对人的伤害不高于抽一根二手烟。人们本能地想象,无限稀释相当于没有。这与我们对污染的态度是一样的。污水被排放到江河之中,我们便深信,稀释到看不到就相当于没有。然而,物质不灭,污染物每天都在排入江河湖海,能够永远稀释到看不见查不出吗?
  
        核辐射灰尘一路从日本飘来,散落在大海里,浮荡在全球流通的大气层里,不断被稀释,到了中国,浓度当然会很低。但是,浓度低并不是不存在。在海洋和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会一直存在于海洋和大气之中。在人类文明的寿命之内,会一直存在。而且,没有任何一种办法能够消灭它们的放射性,即便把它们扔到化铁炉中都无济于事。
  
        这种辐射所造成的危害几乎是无可抵抗的。所谓出门打伞、戴围巾、吃碘片,全都无济于事。人类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现在,大气的放射性尘土中、海洋的放射性微粒中,依然有切尔诺贝利的污染,如今又加上了福岛的。
  
        福岛核泄漏对于中国的直接影响可能不大,但是其所导致的间接影响注定是全球性的。福岛的核泄漏会使得海洋生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产生连锁反应。
  
        所谓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们这样说的时候,总是觉得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其正面效应,避免其负面效果。然而,这未免过于一相情愿了。核电站的严重后果是先天的。
  
        每一个重大事故发生之前,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这样的事故不太可能发生,几率很低,万年一遇。而在事故发生之后,又认为我们吸取了事故的教训,科学和技术又发展了、又进步了,所以事故不会再次发生。然而,在三哩岛事件之后,发生了切尔诺贝利事件;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福岛还是出事了。人类再强壮的钢筋混凝土也抵不过自然的力量。福岛核电站,人类几乎考虑了全部可能的危险,做了层层防护,貌似固若金汤。但是,还是出事了。
  
        即使核电站完全可控,没有天灾发生,核电站还有一个先天的问题,就是核废料。到目前为止,人类也没有能力消灭核垃圾。所谓处理,不过是填埋。而安全的时间,应该是千年、万年!也就是说,人类在建造核电站的同时,就必然知道同时在地球上埋设了千年万年的毒瘤,它们随时都可能迸裂。
  
        核电在带给人类利益的同时又带来巨大的威胁,它引领人们通向的是天堂还是地狱?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2011年3月21日
北京 向阳小院

相关文章

  • 杨芳洲:助日转嫁核污染残害中国人民该当何罪?
  • 世界核电市场拒绝“AP1000”,中国早在2006年引进
  • 关涉国计民生的战略行业须由国家严格掌控
  • 斯蒂格利茨:日本核灾难和世界金融危机使地球处境危险
  • 我们应该对日本核事故有所了解---评媒体称IAEA将把日核事故提至8级
  • 西方高明的愚民术:福岛核泄露比切尔诺贝利严重得多
  • 王中宇:能源需求再思考
  • 核辐射危害和原子老兵
  • 成都学者座谈:日本向何处去?
  • 伟大的日本人民永远沉没不了!——评反动小说《日本沉没》
  • 防日本狗急跳墙 冀中国未雨绸缪—2011-4-13至14日东方互动报道和评论一束
  • 从共济会、日本核危机看私有制的巨大弊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