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什么是“小岗村精神”?

火烧 2009-11-16 00:00:00 三农关注 1033
文章围绕小岗村精神展开,讲述沈浩因公牺牲及小岗村改革历程,分析大包干政策对小岗村的影响,探讨其发展现状与精神内涵,突出小岗村精神的核心价值。

什么是“小岗村精神”?  

11月6日凌晨,一位原来名不见经传的村支部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在安徽小岗村猝死。曾有媒体报道称,在猝死前一天上午,沈浩连续接待了三批到小岗村洽谈投资的客商,小岗村民称,沈浩当天曾大量饮酒。安徽省财政厅11日确认沈浩为因公牺牲,安徽省财政厅11日发出《关于确认沈浩同志为因公牺牲的决定》。《决定》写道:6年来,他大力弘扬小岗村精神,为加快小岗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各级组织充分肯定和小岗村广大干群一致好评。“小岗村精神”?安徽省财政厅又发明了一个新词。  

可是,什么是小岗村精神呢?搜狐网友是这样说的:小岗的精神是什么呢?那就是为公家多干一分都不行,为自己掉脑袋也可以。如果为公家干和为个人干,大家都使一个劲,那么一定不存在能不能干好的问题。也就是说承包前承包后产量应该相差不多,既然小岗人一步跨过了温饱线,也就是说小岗在承包前是干得不行的。小岗人为公家干不好,为自己干能温饱,为了私人的利益不怕“杀头”。连村里道路、水利、、照明、房屋、甚至绿化的树木都是靠上面和外部援助才搞起来的。小岗村在1993年,比全国其他地方提前十几年就享受特殊政策免了农业税,发展资金和项目主动送上门来,领导干部专门配备换了一茬又一茬,几乎成土地爷供养起来了,可除了能吃饱肚子就没有了任何进步和发展。  

“大包干”的带头人严俊昌告诉我们,“从1961年起,小岗村就成了“三靠队”,吃靠返销粮、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衣食住行都靠国家。大家劳动的积极性不高,生产队的地都荒掉了,没有人干。大包干前,整个村年产粮徘徊在3万斤左右,每个人一年才分到100多斤粮食。刚开始我们打算,一个生产队分成两个组,如果积极性高就接着干。但分两个组还是有小集体,多少还是有一点矛盾,有些出勤不出力。后来两个组分成八个组,生产队一共120口人,18户,8个组分干就是基本到户了。但还是不行。最后就彻底包产到户。1978年没有单干的时候只能收3万斤粮食,单干后当年就收了18万斤,一下子就翻了6倍都不止。以前全村1000多亩地,除了517亩包产地,其他的都荒掉了,没有人种了。大包干后,这些荒地都被利用起来了。1993年,小岗村就取消了农业税。大包干让小岗成了明星村,这对小岗应该是好事,毕竟上面有拨款什么的。党对小岗这么重视,但是小岗人没创造好。现在人民日子好多了。农民没有想到有今天,不少吃不少穿,现在不但取消农业税,还给农民补助,一亩地补30多块钱,虽然少,但党这种做法群众感激啊!几千年的皇帝,什么时候不要国家皇粮,还反过来补助农民呢?这说明共产党能治理好中国。”  

1998年前后只用了三个月,在安徽省各级机关出资和直接建设下,小岗村的新小学校就开办了,墙也带彩了,路也变平了,大包干展览室和村里的招待所也冒出来了,两排冲天的蜀桧也拔地而起了,家家户户的电话也通了,厕所也变了,也都喝上自来水了。  

我们不禁要弱弱的问一声:到底什么是“小岗村精神”?我们更不明白优秀的村干部沈浩又是怎么“大力弘扬小岗村精神”的?  

相关文章

  • 小岗村究竟存不存在那个红手印契约?
  • 老田:质疑小岗村“分田密约”并展望中国农业的未来(旧文加证据重贴)
  •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
  • 孔庆东:幸福的集体村
  • 小岗村不是出路 需要用集体经济激活村庄治理热情
  • 我所亲身经历的毛时代的集体农村
  • “要吃米找xx”是某些文人的凭空捏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