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北京地铁涨价背后逻辑:没有盈利就不能吸引民资

火烧 2014-12-0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北京地铁涨价因政府补贴难以为继,需吸引民资参与。文章分析涨价背后逻辑,指出亏损问题及PPP模式应用,强调价格改革对吸引投资的重要性。

  日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宣布,北京市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将于12月28日起实施。轨道交通告别2元随便坐时代,起步价调整为6公里(含)内3元;地面公交起步价调整为10公里(含)内2元。地铁和公交票价都配套有优惠方案。

  北京地铁以其2元票价随便坐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票价最低的城市地铁,这种由政府补贴形成的交通福利,在很长时间内,被一些舆论视为是“占全国的便宜”,他们认为,作为首都,这种福利是由中央政府补贴。事实上,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地铁价格确实都比北京高很多,随着北京开通的线路越来越多,北京市政府遭受的财政压力就越来越大。

  如果继续修建更多的地铁以及公路,北京市必须吸引民间资本介入这些公共领域,否则,没有盈利的空间就不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比如北京地铁四号线,就是运用PPP(公私合作)模式建造的,缓解了北京市当时的资金压力,但是,由于票价与其他线路一样都是2元,一直亏损,政府不得不逐年对该项目进行财政补贴,导致PPP模式只是把短期的负债变成了长期的负债。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地方债务压力骤增的背景下,继续投资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吸引民间资本介入,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盈利预期,民间资本是不会介入公共领域的,尤其是这些领域投资规模过大以及投资回收周期过长。因此,推进价格改革成为关键的前提,只有实现资源价格以及某些准公共服务价格的市场化,才能促进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价格改革,但是,社会上也有一种声音认为,价格改革就是变相涨价。事实上,在诸多领域,价格改革的结果必然是涨价,因为这些资源的价格并没有体现其市场价值,长期被人为压低,相当于一种福利价格,一旦由市场需求定价,政府放弃补贴,必然会出现补涨的现象。

  拓展阅读:任志强自爆是北京四号线大股东 称没定价权

相关文章

  • 杜建国 马宁:七问北京地铁涨价
  • 丛亚平:北京地铁不涨价才是政府的最佳选择
  • 北京调研地铁调价源于巨额亏损 公交调价同进行
  • 郝贵生:北京地铁拥挤是中国社会畸形发展的缩影
  • 北京地铁惨案的罪魁祸首是“企业改制”
  • 北京地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