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富士康事件看主席晚年词作

火烧 2010-05-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结合富士康事件重读毛泽东晚年词作,分析其思想变化与历史责任感。对比陆游词作,探讨毛泽东对革命理想的坚持与无奈,展现其晚年心境与历史定位。

五月的广东深圳有一个小小的又大大的企业牢牢锁定了大众的视线。

富士康事件是主席身后30多年的一个爆发,现在站在这个背景下重读主席晚年词作,不由唏嘘不已。

诉衷肠(给恩来)——毛泽东

   一九七四年
   
  
    
    父母忠贞为国酬,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
    付与东流?

毛主席对陆游词作的欣赏,大家可以通过咏梅来了解。

但是,我在富士康事件后重读主席诉衷肠,最近又在看宋词,不经意翻到了陆游

晚年所作诉衷肠一首,时间已不可考,但是收录于宋词300首之中。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大家可以通过这2首词来了解不同的毛泽东。

早些年当他看到陆游咏梅的时候,他反其意而用之,陆放翁讲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主席反用之“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那种积极地胜利的乐天观念跃然纸上。

主席曾评价自己有7分猴性,有那种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勇气和胆略,但是在晚年的"诉衷肠"中,我看到了一丝的抗争,但是没有了那种可以逆天改命,拼死一搏的气势。有的只是一个老人,对历史发展的无奈;有的只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在明知道历史曲折发展,却想靠自己一己之力让历史改变哪怕一丝角度而不得的无奈;那个老人没有要求苍天再借他500年,因为他是个彻底的唯物论者,

他知道它的历史结束了,他所能做的就是影响他的下一代和他身边的人,他所能做的不惜粉身碎骨,也要换回那夙愿得以延续。

当然这2首词的立意还是有高下的,陆词首句摆脱不了忠君封侯的历史局限性,而毛诗即点明自己不怕断头,所希望的是能有不怕断头的下一辈来接替夙愿。

词者,心言也很少能看到主席诗词里的无奈,就算是在早年革命最困难的时候他都没有这么无奈过。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主席认为个人革命最困难的是他的身后,他看到了但改变不了,我们也看到了,只是晚了30多年。

相关文章

  • 高校调研组发布富士康调研报告:存四大问题
  • 囧司徒脱口秀揭露富士康血汗工厂真相
  • 富士康:天堂还是地狱--抑或人间?
  • 西进——富士康内迁调查报告
  • 啊,好一个“不自杀协议”
  • 血汗工厂,并非只是一个富士康
  • 富士康以“实习”之名,滥用和剥削学生劳动力--调查报告之一
  • 自杀抑或他杀?解开富士康自杀事件之谜--“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查报告之卷首语
  • 富士康跳楼工人的墓碑
  • 富士康坚挺,激素何来?
  • 资本家的钱真能把黑的变成白的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