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纸牌屋”里折射出了什么?

火烧 2014-03-21 00:00:00 国际纵横 1035
《纸牌屋》通过权钱交易、政治献金与利益集团操控,揭示美国政治黑暗面。剧集反映现实中的权力斗争与腐败现象,引发对政治生态的深刻反思。

  美国政治剧《纸牌屋》重磅推出第二季后,又一次引发了公众热烈追捧。在今年新一季开播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甚至通过社交网络表明了自己的粉丝身份,《纸牌屋》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一名美国政治的观察者,笔者更有兴趣谈谈《纸牌屋》所折射出的一些有趣图景。

  诚然,稍有常识的观众都不会将《纸牌屋》中的虚构剧情等同于华盛顿政治的真实面貌。不过,鉴于该剧美版编剧是曾直接参与过高层政治运作的“圈内人士”,该剧确实巧妙地点出了美国政治某些令人尴尬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饱受诟病的“权钱交易”现象。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选举。上至总统,下至议员,当选和连任是其至关重要的利益所在。从组建班底到投放广告,竞选耗资不菲。因此谁获得的资金支持越多,谁才能更占据上风。然而钱从哪里来呢?毫无疑问,政治献金是大小政客们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尽管意在防止富人操纵选举的《联邦选举竞选法》严格规定了向竞选人提供捐款的主体资格和具体数额,然而任何法律制度都无法做到无懈可击。例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2010年就认定政治捐款是言论自由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近几年来应运而生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可以无限额地接受捐款,也可以无限额地支持候选人。只要不是把钱直接给个人,任何捐款都能以言论自由的名义大行其道。受其影响,大富豪、大财团操控政治的能力明显增强。上述现象还只是合法的“权钱交易”,而如剧中桑科公司那样的利益集团则可以随时通过人脉关系和利益网络输出资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团的钱当然不是白花的,其目的是要影响政策结果。这个道理,给钱的人明白,拿钱的人心里更清楚。

  《纸牌屋》折射出的另一幅图景则是政治资源的“私相授受”。刺激主人公安德伍德追逐更高权力的直接导火索是当选总统并没有将国务卿一职交予在竞选时立下汗马功劳的这位多数党党鞭。在现实中,对于成功当选的政治人物“论功行赏”,安排政务官员,人们早已见惯不怪。比如在美国外交界就有一种默契,即某些“无伤大雅”的欧洲国家大使职位是专门留给总统 “关系户”的,他们通常都是在总统竞选中出钱出力的金主,其头衔和职位的获得过程堪称美国版的卖官鬻爵。

  除此之外,该剧还折射出了美国政治人物追逐权力的无所不用其极、新闻媒体为了头条可以与政客共同做局、高级幕僚们深谙主子心理投其所好的多面政治生态。本剧主演凯文·史派西曾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坦承,为了体验生活,他曾密切接触过美国国会中的高层议员。在他看来,国会议员们多数时候都是在“演戏”,并且演技糟糕。其实对于美国普通民众而言,一部揭露华盛顿政治黑暗面的电视剧,同他们印象中对于政治和政客的负面看法不谋而合——剧中长袖善舞、工于权谋的安德伍德为了问鼎大位,不惜使用贿赂、欺诈、恐吓和谋杀等突破底线的手法。正如该剧海报所暗示的,坐在权力宝座上的安德伍德,其指尖却渗出了滴滴鲜血。在这一图景下的美国人对于现实政治越来越感到失望,政治参与热情节节下滑。尽管有人批评《纸牌屋》对政治的描述过于黑暗和血腥,但它恰恰胜在对权力和人性近乎冷酷但却深刻的反思。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相关文章

  • [视频]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主义
  • 美国的洗钱模式
  • 乔良:美国真正的对手是它自己——中美博弈的战略分析
  • 美前国务卿办公室主任:美国的政治由400人操控
  • 美国民主输出的法律体系与对华民主输出法律支持机制
  • 美国寡头政治和五大王朝家族
  • 谷歌员工晒工资曝性别、种族歧视,遭公司开除
  • 乔良:帝国的B面——《国家窃听》序
  • 美国人如何看政治“拼爹”
  • 谁从美国政治中获益?--《少数人的民主》第六章
  • 美国总统大选中的选举人团制度是什么?
  • 美国“反恐战争”缘何是一场骗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