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当年插队落户的小山村
分享插队落户小山村的真实经历,讲述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生活,包括社办企业、经济作物、工分制度等,展现知青生活的点滴与回忆。
一些人可能根本就没有接触过” 人民公社” ,只是凭借着伤痕文学或道听途说,就主观臆断地发表意见。我把我当年插队落户的体会给网友们谈谈。
1. 人民公社创建之初就是以"亦工亦农"作为社会主义农村发展的方向。很多社队早在了六七十年代就己经存在一定规模的社办或队办企业。我下乡插队的小山村虽为穷山僻壤,却也有几间队办的作坊,主要是粮食和山货加工(如米线)和竹纸浆都卖给县供销社,虽然规模都较小,却是建立多年了。此外还有一处小钼矿,后回品位不太高,销路不好便停办了
2. 当时确实是” 以粮为纲” ,但同时也举纲张目。在我们那儿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油茶籽,板粟,柿干,李干,笋干等;在我们这帮知青的建议下,队里还办了一个食用菌养植场。
3. 人民公社基本上不存在” 大锅饭” ,工分制是很典型的按劳分配形式,工分评定一般都比较认真,也很民主。评工分时大家一般都到场,先评议再评分,可以说基本上是” 公开,公平,公正” 。
4. ”懒汉” 什么时候都有,但在人民公社时期这种人走极少的,因为那时”懒汉” 极不光彩,在大伙心目中和” 四类分子” 相近,在村里是非常抬不起头。娶媳妇都困难。
5. “割资本主义尾巴” 的事确实有,但那是针对某些私人付业,而集体付业是受到保护和扶植的。在我们那儿家庭养猪和鸡鸭羊等也没受到限制。农村集市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以上是我插队三年多的感受,简述于此,供参考。
相关文章
- 深红格瓦拉:向张承志致敬,驳缪哲对知青系列油画的评论
- 毛泽东的“上山下乡”与我的逼子当兵
- 诧论“知青上山下乡”
- 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再思考
- 邋遢道人:城镇知青下乡真的是因为城镇就业机会不足吗?
- 二十一世纪中国知青的历史使命
- 云门禅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毛主席的子女也被迫害进牛棚
- “愤青”乃中国之希望
- 一段艰苦而光荣的历史华章--知青上山下乡历史分期及特点
- 纪念五四思【蹲苗】,谈知识青年下乡锻炼革命运动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