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诞辰和《让子弹飞》热映与曲阜建耶堂热批
毛主席诞辰和《让子弹飞》热映与曲阜建耶堂热批
2010-12-26
今天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17周年纪念日,早晨是想写点东西,感觉写不好就放下了,已近午夜,再不写就错过了表达感情的时机,所以,自知行文草率,还是写一点吧。
今年的毛诞,新华网和人民网都推出纪念特辑,很难得。不过,最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毛诞的两个热,一是据说隐喻中国革命、暗应继续革命的电影《让子弹飞》热映,一是网上儒教声音因曲阜批准建超大耶教堂事突然热涌,这两个热还在持续发酵,相信这个岁末下个年初,会有有分量的社会和学术评论跟进,直接影响2011年的中国舆情。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革的是谁的命?一个是旧官僚和恶霸,一个是革命者本人,前一个是武装革命,后一个是继续革命;《让子弹飞》形象演绎了前者,也浓情隐喻了后者,“让子弹飞一会儿”实在是一个太好的台词,相信会热下去,热出深度来。毛泽东领导的另一场革命是文化革命,以往都认为毛这场文化革命革了中国旧文化或者更直接一点就是儒家文化的命,所以,毛诞日热涌儒教声,像是再次标示这毛的这场革命的失败。不过,文化革命开始时,针对的其实是俄式文化或者说斯大林式社会主义,使用“鹅城”这个符号,从这个意义上看,姜文有意通过电影语言思考的不单是毛主席的前一场革命,还包括后一场。1971年九月林彪叛逃后,才有了批林批孔,儒法斗争,到明年,就过去40年了,毛主席批孔、大提儒法斗争的原因,该到得到真正回答的时候了。表面看起来,儒家文化的复兴在大陆十分艰难,原因是毛时代破坏太重,但其实,真正最有希望有纯正新儒学诞生可能的只在大陆,这几乎已是共识,只是少有人承认是毛泽东的革命打下了这个纯正新儒学诞生的根基而已。这个岁末,伴着毛诞,儒教声突然热涌,表面看起来是因为耶教,但深究起来,实不关耶教,而关乎官方,在乎官方处事的埋汰、乏智,这恰恰是30年去毛化的结果。毛热和儒热同时,这正说明二者的深厚关联。也许是到时候真正搞清毛与儒的关系了。看明年吧。
毛与儒关系辨正
毛与儒的关系的关键不是辨明毛是不是儒,而是毛式革命和建设带给儒的是什么或者说给了儒的复兴一个什么样的基础。
文化意识与文化自觉:关于十学者《意见书》的联想
相关文章
- 佳作可为鉴,映出世百态——由电影《让子弹飞》管窥美国社会
-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名,让子弹飞一会儿,让我们的英雄气在人间驰骋纵横!——电影《让子弹飞》全解读
- 反动精英说:没有革命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 让子弹继续飞
- 《让子弹飞》:一部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诗
- 《让子弹飞》与姜文“文革”电影三部曲
- 让子弹飞出纠结的时代
- 中国电影:三层结构的梦境
- 让子弹飞:孤独的张麻子
- 郭松民:《让子弹飞》---辛亥革命的尴尬
- 由姜文主演的搞笑电影《让子弹飞》,其实是一部悲剧
- 《让子弹飞》--解读姜文的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