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的“韬晦”只会加深美国的敌意,磨灭国人的意志
加深美国的敌意,磨灭国人的意志
辛华
前驻法大使、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健民先生在美国华盛顿讲,中国还要“韬光养晦”100年。原来中国是应该实行“韬晦”外交的呀,而且这个“韬晦”俨然可以成为中国外交的基本路线了。此言一出,立刻引来网上空前一致的讨伐。看这铺天盖地的帖子,感觉其热度与巴东警方通报的恶评狂潮,倒很是有得一拼。
“韬光养晦”,意为收敛锋芒,隐蔽实力和意图,待时而起。可见“韬晦”只是一种手段,使用“韬晦”策略的目的,是最终击败被“韬晦”的对手。春秋时期的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就是“韬晦”了其它各国,终成一时霸业;李登辉的“戒急用忍”,就是为了有一天把台湾从中国版图中“韬晦”出去;把“韬晦”用到极致的唯有越王勾践,他靠吃夫差的屎,最后把夫差连同吴国“韬晦”没了。要作好“韬晦”,必须要像韩信忍受胯下之辱那样,能够忍受常人无法容忍的耻辱,这种极端的忍受力,自然源于极强的野心。
要玩精“韬光养晦”,身段一定要软,语调一定要柔,神态一定要仿真,交手一定要谦让。要想成功操作“韬晦”,必须把实力包括潜力隐蔽起来,对外就要瞒报GDP和财政的成长指数,对内就要延迟到建国161周年时再搞大阅兵,再宣称要搞航空母舰。用种菜”韬晦”的刘备,怎么可能会在青梅煮酒时对曹操说,我丫在“韬晦”你呀?如果真的要“韬晦”,则属于国家核心机密,绝对不能暴露出一丝一毫去的。吴先生真的就这么弱智?未必见得,或许他已明白无误地透露给大叔,我所说的“韬晦”不是真的,只是对你会非常克制,不是真的要“韬晦”你。那么,这个“韬晦”,就只能理解为是说给中国人自己听的,哎,还真的是在自己“韬晦”自己!他在回应社会上的“你们外交太软了”的质疑时,竟然厉色呛声道:“你人均三千美元就这么凶了,将来人均两万美元会怎么样啊?”这个中的意思十分明了,人穷就应该志短,国穷就应该“韬晦”。按此逻辑,当年的穷棒子穷的叮当响,就应该“韬晦”下去,不应该跟共产党去斗那些富得流油的地主老财;当年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就应该“韬晦”下去,就不应该发兵朝鲜去斗富得流油的N叔联军。在他眼里,毛泽东的抗美援朝、对印反击战、珍宝岛战役,邓小平的对越反击战、收回香港澳门,是否都是穷国不该犯的错误?他的这个“韬晦”不仅要下管100年,简直可以上管60年了。
吴建民先生所言的“韬晦”要管100年的意思,是在向国民宣示,“韬晦”不是改开初期的一种权宜之策,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是中国外交的基本路线。就是要中国这一代人、包括今天刚刚出生的一代人,到死那天,都必须忍气吞声、低眉顺眼,忍辱偷生。在这漫长的100年中,无论国际形势出现了多大的变数,无论帝国主义对中国下了多么凶险的毒手,都要坚决地把韬晦进行到底。倘若真是这样,到了101年的时侯,可能根本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中国人只怕不用“韬”,就已经自己先“晦”了。
相关文章
- 钱昌明:“崇洋媚外”思想从何而来?——漫谈近代中国社会“团团转”怪相
- 南海问题,岂容以小欺大——兼与吴建民商榷
- 有霸权存在,中国能和平崛起吗?--评吴建民和平崛起论
- 南海争端,中国应该有更多的危机感---评吴建民“克制是种自信”
- 司马南:李鸿章外交能力,不逊于吴建民
- 高调宣传自己是“韬光养晦”这还能是真的吗?
- 老骥:怎样当好外交官?—谨以此文献给建国61周年
- 与吴建民前院长讨论“抵制日货”
- 谁是我们中国最大敌人?“韬光养晦100年”的汉奸吴建民!
- 安内动向:吴建民们说的 “不是人话”
- 劝君莫当“精英贱民”--吴建民之流的大致特征
- 带核把子的男人入不了美国的后宫--吴建民韬光养晦纯属自欺欺人之举
相关文章
- 嘲蜀使张奉原文翻译 送傅管记赴蜀军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嘲蜀使张奉原文翻译 送吴七游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嘲蜀使张奉原文翻译 从蜀后主幸秦川上梓潼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嘲蜀使张奉原文翻译 蜀中春日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春暮曹豳翻译 游蜀(一作蜀中春暮)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嘲蜀使张奉原文翻译 薛能《蜀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 嘲蜀使张奉原文翻译 送客入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嘲蜀使张奉原文翻译 奉和圣制送李尚书入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嘲蜀使张奉原文翻译 扑蝴蝶(蜀中作)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尚书舜典翻译 和郑相演杨尚书蜀中唱和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