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娱乐

火烧 2015-01-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41
文章指出泛娱乐化使社会陷入浅薄平庸,娱乐异化为意识形态,遮蔽严肃思考,呼吁重新审视娱乐与现实的关系。

  尼尔·波兹曼的预言正在实现,我们陷入“一切皆可娱乐”的幻境中。

  在商业竞争激烈、社会分层加剧、人的命运愈加捉摸不定的今天,娱乐诚然可以成为现实中一种精神寄托。但问题在于,躁动的商业社会正使娱乐异化成一种意识形态:抗日剧化身雷人武侠剧、宫斗剧成了现代职场指南、编段子成了历史著作新写法、恶搞成了网络新潮流……在金钱、名利的驱动下,娱乐编织着一种虚假的生活。

  表面上看来,摆脱主流权威的泛娱乐化,打破了宏大和严肃的社会叙事方式,给人们带来众生平等、集体狂欢的广场感,甚至赋予了严肃事物极高的市场价值。但事实上,泛娱乐化就如同一剂麻药,逐渐剥夺人们对外界的触感与清晰认知。

  日本经济学者大前研一说:“急功近利、肤浅浮躁、缺乏思考的社会现象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泛娱乐化,遮蔽的是人们对重大问题的深入探究,破坏着对严肃问题的深刻思考,使整个社会在知识上和审美上都趋于浅薄与平庸。

  这个世界上,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娱乐。很多事物需要认真对待,而不是撇下一句“认真你就输了”后扬长而去。

  八百里开外一枪打死鬼子,错过的是对历史真相的认知和反思;对公共事务开足火力吐槽,荒废的是思维练习和辩论的交锋;八卦官员艳照,却对社会的反腐机制缺乏深思……娱乐化的心态把人们带到了最需要关注的现场,却只留下一地脚印和唾沫星子。

  这种流行的娱乐场面被尼尔·波兹曼称作“伪语境”,它使人们脱离了地面的生活,从飘浮的、毫无关联的信息中获得一种精神快感。当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结果自然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当下,泛娱乐时代的危险性被人们大大地忽略了,他们忘记了这样的问题:“我为何而笑?”“为什么笑声代替了思考?”

相关文章

  • 把阶级分析带回来——再谈李世默与去政治化问题
  • 杨成:新冷战幽灵与俄罗斯的身份认同困境
  • 丁学雷:李世默是权贵资本利益集团的代表
  • 华鼎奖呼吁影迷:抵制柯震东抵制《小时代4》
  • 雪域牧民:21世纪中国共产党自身面临的问题
  • 爸爸去哪儿只能带给社会更大的危害
  • 美国输出“娱乐化”文化产品的审视与思考
  • 找回政治:去政治化的基层与群众路线的无效
  • 抗战影视岂能如此娱乐 亵渎英烈误导国人!
  • 罗援:中情局《十条诫令》腐化中国青年已经实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