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赵磊:水煮“改革”(之一)

火烧 2013-01-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赵磊以水煮改革为题,探讨改革的合法性与本质,区分改革与革命,强调制度层面的变革,批判空洞口号,倡导理性看待改革。

  现在流行“大话”和“水煮”,比如“大话西游”,“水煮三国”……。“大话”,就是侃大山,夸夸其谈;“水煮”,就是灌水熬,慢慢咕嘟。我也时髦一把,水煮一下“改革”。既然是“水煮”,就有些拉拉杂杂,汤汤水水。不过,眼下的电视剧动则几十集,熬一罐药都要拍上半个小时。没有若干集出来,何敢言“水煮”?所以,我的这个“水煮”也要有续集,必须的。

  (一)

  人人都把“改革”挂在嘴上。如同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革命”一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这个关键词就已经具有“先在的合法性”了——所谓“先在”,即“不证自明”;所谓“先在的合法性”,也就是“不证自明的合法地位”。

  改革的“先在的合法性”就像一种普照之光,即使有人心存疑惑,对某项改革政策有不同意见,都不得贸然不敬,而必须首先断喝一声:“改革,那是必须的”!然后,才能小心翼翼地给出“但是”云云。在体制内,改革具有不容怀疑、不可置疑的神圣地位,连最另类的学者恐怕也不能例外。

  改革,英文reform,意为:改变形状,变革,改良,革除,革新。为什么不说“革命”呢?改革(reform)与革命(revolution)都有“变革”的含义,区别在于:改革是渐进的,强调量变;而革命则是突变的,强调质变。

  人类社会的改革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改变硬件,另一个是改变软件。前者是生产力与物质基础的变革——即技术层面的变革;后者是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即制度层面的变革。

  从硬件层面看,技术革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造都是改革,这种改革也就是生产实践和科技实践。从这个意义讲,人类社会的改革每天都在进行。但我们今天所说的改革,一般并不是指技术层面的变革,而是指制度层面的变革,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

  不仅生产和科技的改革每天都在进行,即使是制度层面的探索和改良,人类社会每天也都在进行(比如各种法律、法规的修改与完善)。倘若有人拿这种“天天都在做的事情”,来证明自己一言一行的正确性,就很荒谬了。如果有人拿“天天都要吃东西”,来证明自己活得比前人英明伟大,是不是很滑稽呢?如果吸毒的瘾君子拿“天天都要吃东西”,来证明吃摇头丸是必须的,那就不是滑稽,而是别有用心了。

  所以,眼下流行的“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不改革谁都没好下场”,或者“宁要神马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神马”之类的说辞,如果不明确“改革”的真实含义,那就只能是毫无意义的废话,故弄玄虚的唬人,伪问题而已。

  欲知后论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更多文章请进入赵磊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

相关文章

  • 《炎黄春秋》,西方宪政民主的蹩脚推销员
  • 拥护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
  • 鸠山要来,不是坏事
  • 由南周风波看私有化改革的前方是什么?
  • 也谈改革
  •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问题的根源——竖琴螺1月1日、3日点评参考消息
  • 2013,聚焦 再聚焦——中国,雄起!
  • 为人民服务是检验改革开放唯一政治标准
  • 卢麒元:明亡的教训——兼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 钢筋水泥:反思“改革”——纪念毛主席诞辰119周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