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报复性消费会来吗?

火烧 2020-04-27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探讨报复性消费是否会到来,分析疫情后消费恢复情况,指出消费抑制因素包括阶段性消费结束、部分项目无法消费及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影响,强调多数人仍保持谨慎消费态度。

  报复性消费会来吗?

  作者  望长城内外

  报复性消费是指在某个特殊时期或场合限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一旦开禁之后放开欲望进行疯狂消费的行为。

  一个多月前,有人曾经预言,疫情过去之后就会出现报复性消费。那么,报复性消费会来吗?

  我的看法,目前,正常的消费会逐渐恢复,但真正的报复性消费不会出现。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一些阶段性的消费过去的就过去了,不会再消费。

  例如春节期间亲友们的聚餐,探亲访友的礼品等消费,春节时没有吃的、没有买的,疫情过去之后也就不会再去吃再去买了。

  其次,一些想消费的项目现在还无法消费。

  例如旅游,现在疫情还在全球大流行,谁要想去国外旅游,政府不提倡,旅行社不组织,不仅有染病的危险,即使不染病回来也要隔离14天,大家谁去冒那个风险,找那个麻烦?至于国内旅游和消费,由于疫情反弹的危险还没有完全消除,不仅影剧院、舞厅、游戏厅、博物馆等密闭空间的娱乐活动不开放,大型体育活动和展会不组织,就是室外旅游,许多人也不敢到人群扎堆的地方去,只敢自驾外出,不敢乘坐飞机、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

  第三,许多想消费的现在不敢消费。

  不少人说:“我也想报复性消费,可是我没有钱。”有的说:“现在不是报复性消费的问题,而是报复性挣钱的问题。”

  因为经过这场疫情,很多人在消费上变得谨慎了。

  一是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对消费的抑制作用。目前,由于受疫情冲击和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影响,国内各行各业现金流吃紧,中小企业艰难自救,大公司相继裁员、降薪,搞得人人自危,不少人在担心自己明天会不会减薪,后天会不会失业?所以,即使手里有点钱也要省着用。有人说:“多挣才敢多花,收入没保证,我怕被消费给报复了。”

  二是通货膨胀对消费的抑制作用。现在全世界都处在通货膨胀的阴云之下,中国也不例外。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其中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4.9%。有人说:“报复性消费还没来,报复性涨价倒先来了。”

  对于有钱人来说,为了让自己的钱保值,他们可以去购买住房等能够保值升值的商品;对于一些家庭已经确定的大额消费项目(如买房子和私家车),他们也会尽早购买,以防涨价。从这一点来看,通货膨胀对消费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可是,对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炒房炒不起,私家车、空调等耐用消费品许多人家里已有,现在还没有的也大都是因为买不起用不起;他们最需要的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而绝大多数食品都不能长期储存。因此,即使面临通货膨胀的危险,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也要留住手里的“保命钱”。

  此外,即使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涨价也会抑制消费。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喜欢吃的食品,一看到涨价了,往往就会少买或者不买。

  这就是通货膨胀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对消费的抑制作用要远远大于对消费的刺激和促进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大约跌回2016年一季度时的水平。

  我认为,在社会主体运行稳定、收入水平保持不降的情况下,正常的消费会逐渐恢复的。但是会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这要看疫情控制和经济恢复的情况。由于以上三个原因,我国在近期出现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很小。

  马上就要到“五一”小长假了,今年“五一”,国家为了刺激消费,假期比往常的3天多了2天,比去年的4天多了1天,因此,很多商家都在期盼“报复性消费”的到来。而我却认为,不少商家很可能会失望。

  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去年综合测算,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综合计算人均消费600多元。我判断,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能够达到去年的水平就很不错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