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民生

未来,我们会看不起病吗?

火烧 2023-06-03 00:00:00 社会民生 1025
文章探讨未来医疗趋势,分析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政策对基层医疗的补充作用,并以英国NHS为例,揭示医疗体系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及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医疗压力。

  最近有一个好消息。

  教育部发了通知,今年将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具体来说,中央财政将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共计6150人。

  中央财政支持的免费本科医学生订单定向招生计划在有关学校的本科层次招生来源计划中单列编制,计划性质为“国家免费医学生”。报考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只招收农村生源,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免费定向本科医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高校和定向就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

  也就是说,农村户口的高考生可以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免学费读医学,毕业后定向去基层医疗机构。

  毕业后要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所处地可能偏远穷困,但一方面能让穷人家的孩子免费读医学,另一方面也补充了偏远穷困地区的医疗力量,是件好事。

  这也说明了,在有些地区,医疗力量已经比较薄弱。当然,现在还有办法补充。

  但未来会怎么样呢?

  看一下发达国家的例子,恐怕非常不乐观。

  比如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虽然经常有排队时间过长的抱怨,但等个几周还是能看病的,而且比起美国高昂的医疗价格,英国这套医疗体系在发达国家里都算是病患负担比较少的了。

  但即使如此,在2018年,英国广播公司就报道说,NHS短缺10万名工作人员。

  那个时候新冠还没爆发,NHS的运转就已经很捉襟见肘了。

  后来新冠爆发了,NHS的运转更是乏力。疫情下医护更加繁忙,很多人因此不堪重负选择辞职,仅仅在2021年7月至9月间,就有包括医疗顾问、全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等在内超27000名医务人员辞职,人数约占全英国医务人员数量的2%。

  NHS已经是发达国家里运转还不错、兼顾了普及性和廉价性的医疗系统了,而且缺人的时候还可以从英联邦的南亚和非洲国家吸收医护人员,就这样,也处在崩溃的边缘。

  目前国内还可以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的办法补充偏远地区的医疗力量,这个办法是很巧妙的。

  因为医学本来就很难学,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一般医学学费比较高,由国家兜底培养穷困的农村学子学医,学成回馈社会,是比较好的方案,不至于像美国那样读医学院需要花很多钱,最后培养出的医生还很少,医疗价格昂贵。

  可以后呢?

  《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则预测,到2030年中国失能老人总人口有可能达到1亿人,这也就是七年后的情况了。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医疗系统的负担肯定是越来越重的。

  当然,就在几个月之前和现在,很多人已经学会了生病不去医院,自己想办法吃点药硬扛。未来可能这也是一种解决方案,人人自己给自己看病,相应的风险和负担由个人承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