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用折衷主义冒充辩证法有多大危害:读马列学常识(12)

火烧 2022-11-29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探讨折衷主义冒充辩证法的危害,引用列宁对布哈林的批判,结合王英光在功德林的实践,强调辩证法在思想改造中的重要性,突出列宁与毛主席思想的联系。

  李克勤(jixuie)题记:什么叫折衷主义?简单解释,就是这也讲了,那也讲了,好像方方面面都讲了,但都是在一个水准上讲各个要点,让人听不出重点。这样,既不好判断说得对,也不好判断说得不对。实际上,搞折衷主义这一套的人,就是机会主义分子,耍滑头。列宁指出布哈林就是搞折衷主义,并作了尖锐的批判。在这之前,列宁在《国家与革命》里面就明确揭露了折衷主义的危害。看来列宁的说法是说得通的。

  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年》:布哈林纠缠列宁

  《再论工会、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是列宁1921年1月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内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而写成的著作。当年1月出版。

  在{}“辩证法和折衷主义。“学校”和“机关”}这一部分,列宁给出了折衷主义的基本表现: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1917年写成,1918年出版)里指出:

  这里说一下电视剧《特赦1959》里面的那位战犯管理所的所长王英光,这位杰出的我军政治工作者,精通《国家与革命》里的原理,他曾经向经过改造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的国民党少将叶立三推荐过列宁的这本书。

  从王英光在具体工作中的做法,可以明显看出他是特别不喜欢折衷主义那一套的,他的做法恰恰是折衷主义的对立面——辩证法。

  当然,他不仅深悟列宁之道,也深悟毛主席之道。

  他把战犯划成三类,一类是打仗的如杜聿明、王耀武,第二类是特务如徐远举、周养浩、沈醉,第三类比较少就是康泽那样的国民党所谓的政治官员(这样的人不完全是特务,带有一点特务性质)。

  功德林工作重点,是先改造好打仗的这一类。

  《特赦1959》第12集:王耀武重获新生

  在这一类里面,在毛主席的直接指导下,重点对抗日有功的王耀武作为典型来做工作,首先取得惊人突破。

  而对顽固不化的黄维则给予针锋相对的思想斗争。

  这样,就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可谓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如果要是搞折衷主义那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

  功德林里如果没有像王英光这样杰出的干部,毛主席的想法再好也难以“推而行之谓之通”——道器变通的。

  毛主席晚年要干部精读读列宁著作,那是有深意的。

  参考:

  王英光让思想“钉子户”黄维哑口无言:《特赦1959》片段

  被毛主席称为广西才子的这位战犯为何把《矛盾论》与《易经》相联系?

  我们不理睬它:斯大林为何敢不执行托洛茨基的电报命令?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者的“两个承认”

  列宁揭露机会主义特征: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不可捉摸

  首次见列宁,斯大林发现什么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