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扁平化管理,信息化与共产主义的思考 对扁平化管理,信息化与共产主义的思考
对扁平化管理,信息化与共产主义的思考
分布式信息处理系统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反过来将推动原有企业、机关组织体制的变革。譬如按部、局、处、科、股、组层次的组织机构,原来是适应于以电话、文件和人来进行信息传递、存储和处理的况的,当综合信息网络系统与机关企业的组织融为一体后,实现了信息加工与利用的自动化、高速化,组织体制也将会逐步变革得更合理(如减少层次),工作效率将得以显著提高。一个机构如此,整个社会亦如此,从而迈向以高效率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王行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
Part One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于无法容纳生产力的无限发展,最终会导致生产力走向事与愿违的破坏。这一矛盾的激化,将无产阶级推上历史舞台,促使他们逐步建立崭新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过程也隐含着一个观点:旧的生产管理制度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被新的生产管理制度所取代。而新的生产管理制度不可能由资产阶级推行,即使它已经出现,也必须由无产阶级贯彻下去并推向新的境界。
20世纪中叶以来,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共产主义社会即将来临的征兆。
扁平化管理模式以分权管理为主、集权管理为辅,权力中心下移,各基层组织相对独立,尽量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从而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效率。这种模式是有控制的分权,分权的目的是让简化的管理层次能够获得适应市场的独立决策权和管理权,鼓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分担更多责任。而集权则能够有效地对各个得到分权的部门和岗位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没有按照流程和决策执行的情况,能够及时纠正,时时观察全局计划的进展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偏离目标的局部现象进行协调。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的组织机构得以精简,业务部门的权限相应增大,高层领导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战略性决策,基层主管也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人负责、执行到位。
相比之下,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则是绝对集权管理,决策权和管理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要求下属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听从指挥。这种模式使得决策和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传递过程漫长且容易失真,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在企业的普及,使得扁平化管理成为一种趋势。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计算机快速、集群式的方式传递指令,能够快速、准确地发布指令,避免了信息失真现象。这使得企业内部信息畅通,保证了企业内部组织的高效运转,解决了传统企业管理中信息失真问题。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共享,无需通过管理层次逐级传递,从而增强了组织对环境变化的感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企业可以高效有序地整合内部资源并分析市场变化,正确地收集、存储、整理、处理和传递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企业工作指令几乎可以同时传递到不同层级的员工。高层管理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管理下属,有效监控下属工作也成为了可能。这样,管理幅度就能不断扩大,原有的大量中间管理层显得冗长而多余,管理扁平化也就成为一种趋势和需要。
Part Two
然而,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只能为管理的扁平化提供技术条件,而非彻底实现。事实上,不少公司打着扁平化管理的旗号,进一步压榨员工,真正实现扁平化管理的公司少之又少。我们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由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统治的历史。无产阶级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的历史,必须采取各种必要的革命性手段,将私有制社会下一切阻碍性的因素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也就是说,任何生产力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任何生产关系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出现以来,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常常作为未来的理想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个别人物和整个派别的头脑中。但是,这种占有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为历史的必然性。--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中,扁平化管理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它并没有全面铺开。一方面,扁平化管理的要求远高于金字塔管理。扁平化管理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员工在各种变化着的团队中高效工作,形成一个人才资源的有效聚合。必须选拔那些对企业忠诚、有工作责任心、有执行力和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人进入有限的决策和管理岗位,并对他们充分分权。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越来越高的岗位工作能力要求,每一个员工都不会认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要求过时和老套,“终身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将成为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要求。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尽可能维持统治,从被统治阶级那里获取剩余产品,必然将绝大多数知识垄断在自己手中,只留给人民群众部分生产性的知识。劳动者因为要忍受超高强度、超长时间的剥削,自然没有太多自由时间用于学习更多知识。劳动者因为生产资料不属于自己,劳动产品不受自己支配,他们更不会把资本家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归属。确实,扁平化管理可以使资本家的安排能够直接送达基层,但这需要资本家亲自监督,更重要的是,当人数增多时,相关工作完成效果不满意很难追到责任人;人数少时大家积极发表观点,但人数一多大家就都不说话了,到头来还是管理层做决定,扁平化的优势几乎完全没有发挥出来。毕竟,在真正的创业公司里,每个人并不一定都是理想状态,很多人其实并不适应这种开放式的、需要主人翁意识的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扁平化管理必然使得原来金字塔中上层人员的存在价值大幅度贬值,甚至失去自己原有的领导地位。对于他们而言,失去主席团上的位置不仅仅是面子上的不光,更是失去了支配他人劳动、获取更多剩余产品的特权。在资本主义社会,乃至于整个私有制社会,都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从我国古代的天子、诸侯、公卿、士大夫、百姓、奴隶到现代社会的董事会、经理、总监、组长、员工,虽然它的形式历经变化,但由少数脑力劳动者占有更多劳动产品并支配劳动的内核没有改变。
Part Three
要使得扁平化管理真正能在全社会铺开,必须依靠无产阶级来推动,解决前文所说的两方面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消灭私有制及其产物。无产阶级首先要做的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腐朽反动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国家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实行计划经济。有了这一步,便可以开始有计划地在全社会普遍地、大幅度地缩短劳动时间,消灭脑体分工,并最终达到无阶级社会。在这一过程中,扁平化管理就可以逐步取代金字塔式管理。过去私有制社会下的生产管理制度就会被共产主义式的新生产管理制度逐渐取代。【注:扁平化管理以分权为主、集权为辅,能够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效率,使企业组织机构精简,业务部门权限增大,高层领导专注于战略性决策,基层主管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人参与管理、人人负责的理念,是对传统金字塔式管理模式的否定和超越。】
扁平化管理是否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唯一生产管理制度,暂时还不能给出确切的答复。【注:共产主义社会的管理方式可能需要更深层次的变革,而不仅仅是管理层次的简化。】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扁平化管理的出现是对以往金字塔管理的否定,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展现出来的一种更高级的管理方式。【注:减少领导层级,让更多人参与管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迫切地想换一种方式来进行生产,即剥去统治阶级套在他们身上的那层枷锁,建立起一个更“平等”“公平”的制度。在这个意义上,我把扁平化管理看作所有新生管理制度的“代名词”。毛主席时代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这样的“扁平化管理”,由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
“扁平化管理”的推广必须伴随着脑体分工的消除,而不是想当然地制定某些政策就可以实现的。换句话说如果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只要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在这被迫专门从事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了一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掌管社会的共同事务:劳动管理、国家事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Part Four
某位“马列主义者”【注:这是一位经常性与我观点相左的人】这样诘责我:“所以你总是要肯定托洛茨基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等反动思潮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高度具有组织性的社会,它必然还需要有党这样的一个组织来履行指挥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运行的功能”。他究竟是装傻还是真的不知道呢?我没有否定共产主义需要管理、需要组织,而是就共产主义本来的面目,就目前科学技术带来的变革提出: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让少数人不再成为“管理者”“组织者”,而是让大家都成为组织者、管理者。“人人都是组织者,人人都是管理者”。【注:那么共产主义中“扁平化管理”的总领导者会是以往政党那样的存在吗?不会,它已经剥离了阶级斗争,它的地位不会太高。大多数人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去学习,有能力平替他。他应该是协调者,数据收集者。】
自由主义者在当今社会以两种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显眼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叫嚣着取消一切权威,要求绝对的自由。隐藏的自由主义者:维持那些本应该随着阶级消亡而消亡的权威。前者被称为无政府主义者,后者被称为威权主义者。在资产阶级的政治光谱中,无政府主义和威权主义是左半区的两大极端。乍看起来,两者毫无联系,甚至完全对立。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混进无产阶级革命队伍的自由主义者。所谓无政府主义和威权主义的划分,只不过是资产阶级自己撒泡尿照镜子,把自己两个脸蛋画了出来。
正如列宁所说:对于剥削的根源的了解。私有制是商品经济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无政府主义对此一窍不通。无政府主义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无政府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某位自诩为“马列主义者”的君子便是这样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威权与自治从来都不会分开,更谈不上什么意识形态的主义,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恰当的时候自治可以多一些,在恰当的时候威权可以多一些。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权威里面有自治,自治里面有威权(在此不计较“威权”和“权威”的区别)。为什么自由主义者将两者绝对割裂开来呢?原因很简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由主义者的自由从来都是建立在个人的自由凌驾于他人自由之上的。当权威不利于他们个人主义的时候,不利于他们骑在人民群众头上作威的时候,他们就会极力地污蔑威权。而当权威有利于他们继续站在主席团上对群众发号施令,群众却要求变革的时候,他们又会极力地维持威权的现状。
附:
问:不太理解扁平化组织的概念,是指一个企业内各部门自己做决定,然后以小集体的形式上报给领导?那在小集体里面又有什么样的形式来管理?
答:在传统的层级管理模式中,组织结构呈现出较多的层级,每个层级的管理幅度相对较小。而扁平化管理是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更加扁平的一种管理方式。例如,一个传统的企业可能有五级管理层级:董事长 - 总经理 - 部门经理 - 主管 - 员工。
在扁平化管理下,可能会去掉主管这一层级,减少管理层级,让部门经理直接管理更多的员工。扁平化管理使得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距离更近,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更直接地反馈给高层管理者。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从而更有归属感和责任感。扁平化管理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员工能够更主动地开展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问:那么可以理解为部门经理直接对接员工,但显然从实际上来说,不能部门经理对接每个员工吧?员工自己要组成一个小集体来讨论和上报实际情况?
答:不一定是经理对员工,信息化时代用不这么麻烦。
信息收集系统:收集来自各个岗位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员工的建议。领导者可以看,员工可以看。计算机处理系统:辅助地处理信息,分析数据,供大家参考。由大量实用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在机关或企业范围内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它进行与机关/企业活动有关信息的自动收集、处理和控制,包括进行计划统计、会计财务、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市场预测和高级决策等等.
领导者最终决策,该怎么做。领导者也可以单对单的去找员工了解情况。
就好比网络论坛,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学习,然后管理员可以根据大家的想法生成文章。社会主义下消除脑体分工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所有人都具备畅所欲言,提出好建议的能力。让管理者不再贪恋指挥,领导的权力。
我认为只要能让劳动者广泛地,直接地参与,减少由少数人科层式(或金字塔式)组织管理情况的模式,在这个意义上都可以称为“扁平化管理”(这是相较它本来的定义做了延伸)。
问:互联网时代讲究扁平化,左翼的组织形式也应该顺应这一个潮流
答:互联网顶多解决通信和辅助计算问题,只是为扁平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不意味着扁平化可以在左翼组织内施行。蒸汽机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提供了技术基础。但技术的进步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自然形成,资本主义的建立还需要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来完成制度上的过渡。
扁平化最起码还要求,每个成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自主决策、承担责任,并积极参与管理。还需要成员具备高度的革命忠诚和集体主义精神,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比方说为劳动者要具备扁平化管理的能力,就需要降低生产劳动时间去学习。显然,这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做到,必须有赖于社会主义的消除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分工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