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河清:《舌尖》里竟也能挑出政治骨头

火烧 2014-05-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舌尖上的中国》因展现边疆及港台美食被境外媒体指责为政治宣传与统战工具,引发关于民族主义与文化认同的讨论,文章反驳此类观点,强调其展现中国饮食文化与民族凝聚力。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后,收视率比第一季还要高。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么一部表现中华美食的纪录片,却被部分境外媒体指责为包含“政治宣传”和“统战”的内容。

  先是《华尔街日报》批评《舌尖2》是爱国主义宣传而非美食纪录片,“不甚隐晦地包含了政治宣传元素”,甚至“藉助食物来宣扬民族和谐”,因为该片拍摄了不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港台地区的美食。继而有香港媒体也跟着批评《舌尖2》,称“该片可能代表中国政治宣传的新思路”,是一场“舌尖上的统战”云云。

  从《舌尖》里竟能挑出政治骨头,这些人可谓煞费苦心。如此将日常生活的场景政治化,把一部美食纪录片推到“政治宣传”的高度,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反映出的是一根政治过敏的神经。

  对这样的指责其实不值一驳。如果按照这种逻辑,美国人满世界推销可口可乐,满世界开麦当劳和肯德基,是否也是一种文化政治呢?推广这样明显带有美国大众文化标记的饮食,与一部中国纪录片比起来,是否更是一种“舌尖统战”呢?

  无独有偶,出生在北京,目前定居美国的华裔美籍女作家沈睿也从《舌尖2》里看出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她在其个人博客里说道:“在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我忍不住想:Nationalism(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真是个坏东西,连人们的舌头都被熏成或污染成有这种味道的了!”这位作家大概与国内不少文化知识“精英”一样,背负深深的文化自卑感和民族自卑感。当这种自卑感与一种政治意识相混合之时,常常不自禁地表现出一种热爱西方、贬毁中国的倾向。

  央视制作的《舌尖上的中国》把中国美食、文化、风土人情自然融合在一起,拍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客观上的确会让中国观众对自己的祖国多一份喜爱,或多或少会增加一点对文化中国的向心力。而针对《舌尖》无论是“统战说”还是“民族主义说”的指责,其要点都在于有一些人害怕中国人凝聚起来,他们希望看到中国人一盘散沙,对任何可能会增加中国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事务,都十分警惕,并加以妖魔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加上现代文化的蓬勃复兴,类似《舌尖》这样的文化产品将越来越多,那么,那些敏感的人将活得越来越累。▲(作者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

  • 关健斌:俄罗斯为维护二战历史量重刑
  •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必胜论”
  • 美国的交易就是进行战争的交易
  • 星逝夜潭:靖国神社——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张慧瑜:“舌尖”上的视觉“乡愁”
  • 民族英雄毛泽东——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 竖琴螺:央视为何将爱国主义娱乐化?
  • 罗援:两则人民英雄故事
  • 河清:一幅“瓜分中国”图被高价拍卖
  • 大众老虎:谁是搞阶级投降的"宋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