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如何实行人民监督

火烧 2010-03-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围绕如何实行人民监督展开,分析省长对媒体监督的回应,指出监督需级别与身份,强调人民监督难以实现,揭示政府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两会”就要结束了,其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宣示,让国人疲惫的眼睛一亮。但幸好会议期间,及时创造了一次条件,发生了省长“抢咪事件”,演示了一下对这个宣示的检验。

     日前,李省长高调亮相,接受《新快报》采访,回应了这个事件:1)“这个是因为她没有痛快讲她的单位,可能她觉得自己是《京华时报》的却说是《人民日报》的,不太好吧。”2)“不涉及道歉”、“有一些误解,不要紧”、“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刚从业,也很不容易”。3)“但我觉得不用在网络这个层面再做什么”。

     从李省长回应的逻辑来看,语意丰富,点到为止,温家宝同志的宣示恐怕要打水漂了。

     第一,你明明是《京华时报》的,却说成是《人民日报》的,虽然《京华时报》是《人民日报》的一家子报。言外之意,《京华时报》的记者有资格监督我吗?所以,关于那记者的身份,省长是以严厉的语气,胸有成竹地追问了两次的,以至“她就支支吾吾没再答了”。

     第二,“你真是《人民日报》的吗?你还问这问题?你还是党的喉舌?你怎么引导舆论?”省长有百分百的把握判定那记者是假冒的,“搞欺骗”。因为《人民日报》的是不会问这样弱智问题的,问什么,不问什么,大家心中都有数,是有默契的。《人民日报》虽然也是正部级,但我堂堂一省之长,才是实实在在的正部级。你真是《人民日报》记者的话,“你叫什么名字?我要找你们领导去”,不仅你小记者要写悔过书,你的领导也要挨批评的。

     看来,监督是要级别的。《人民日报》之外的所有报纸媒体舆论,只能去搞搞娱乐八卦,自娱自乐,譬如“名星风采”、“美女代表”之类的,如若不然,可能要被别人娱乐一把的。监督省长,《人民日报》虽说够了级别,但实力远远不够,因为“我要找你们领导去”,显然,《人民日报》的领导是要向省长道歉的。

     第三,真正有力的监督是“人民”,“但我觉得不用在网络这个层面再做什么”,可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无异于与虎谋皮。

     由此看来,到群众中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条充满毛泽东思想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多么正确,是克服一切顽疾的最有力武器。

相关文章

  • 两会代表们真难
  • 闲言:也谈《人大监督法》
  • 邬凤英:像钟南山委员那样“高调”地问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