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毛主席是打破“轮回说“第一人”

火烧 2023-11-07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探讨毛主席通过窑洞对话提出民主监督打破历史轮回,分析封建制度不变及人民奴性问题,强调民主与人民参与的重要性。

  毛主席在延安时,曾与民主人士黄炎培进行了一场精彩的“窑洞对话”。对黄炎培提出中国历史进程中,政权轮替存在的“周期性轮回”现象时,毛主席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我们常说,我们中国有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这看起来真是十分了不起的。其实,这实际上也不过是皇朝的更换,它只是君主封建王朝“覆灭又重生”的一再重复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文明进步。

  2000多年来,甚至是5000年来的中国,一直都是封建社会制度别出心裁的变幻花样,实质上还是换汤不换药的,本质上没有改变的。从齐楚燕韩赵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虽然皇帝和王朝的名号变了,但封建制度没有变,老百姓的思想依然是充满了愚昧、充满了奴性。如果不是因为实在活不下去的话,对不合理的东西就不会去反抗、去改变、去造反。

  另外,几千年来的统治者也是根本不想改变这个社会制度的,他们所有的变革只是一个目的,即千方百计地延续并维护他们的统治阶级地位,而从未也不想“还政于民”。比如,清朝末年张之洞、曾国藩等人想要学习西方技术,发起了“洋务运动”。但其的根本目的还是想维持清朝的封建统治,这场“洋务运动”,其实就是一种掩耳盗铃的改变,并不是真正的想从体制这个根子上改变。因为真正腐朽落后的东西和制度,才是中国走向文明的障碍,这才是他们根本不愿触及的。

  在这个中国,几千年中的任何统治者都缺少反省意识、从不正视自己的错误。相反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地深化和加强了原有的痼疾。所以说,从“古代”走过来,任何的进步和文明几乎都没有产生过,都只是产生的“轮回”而已,一直都是“皇位轮流做,今年我家明年你家”。无论是从秦始皇,还是到康熙和乾隆,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一脉相承的。不彻底推翻这样的朝代轮回怪圈,来个改天换地的新世代,就不能算是历史和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

  历史的一页翻到了1949年,这一年新中国建立。如何“治乱兴衰”,毛主席还是寄希望于人民。为此,毛主席曾多次发动了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运动,毛主席希望人民群众敢于检举、监督官员,勇于参与国家事务。从而使共和国真正是个民之所有、民之共享、民之自治的幸福家园。

  毛主席在这些运动的实践中发现,人民群众的表现并没有如他老人家所愿,也没有实现老人家心中的目标,中国还是陷入了几千年来不断的“死循环”。即,人民群众还是畏惧权贵的威权、还是有不由自主地下跪的奴性、还是面对王者不敢说出“NO”、还是不敢张场自己的自由和权利。

  怎么办?毛主席为此进行了深度思考。老人家认为,这是两千多年来的奴隶社会皇权制度,让我们百姓的骨子里有了奴性的基因,这就是两千年来儒教的长期浸淫的结果,让我们的血液里有了腐朽的基因。

  看来,不彻底废除皇权和儒教这些封建糟粕,清除它们的流毒,中国重新进入“轮回”是必然的,打碎的枷锁再戴上身也是必然的,人民权利的丢失也是必然的。

  怎么办?老人家认为,只有彻底铲除封建制度和儒教流毒的土壤,把人民从下而上地发动起来,让人民从下而上地行动起来,才能避免中国封建制度的轮回,这才就有了五十年前的那场史无前例的、自下而上的、大规模的、深入人心的、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政治启蒙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政治启蒙运动就是中国版的巴黎公社运动。不亲身经历那场运动,是无法理解其辉煌的程度的。

  五十年前的那场政治启蒙运动,就是毛主席试图打破“轮回”的壮举。但不幸的是,老人家在1976年逝世,从此“人亡政息”。这次试图打破“轮回”的壮举,最终是以悲壮而收场的。

相关文章

  • 王立华:我们为什么热爱、怀念、崇拜毛主席
  • 劳尔|越过谎言拥抱夜空中最亮的星
  • 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新鲜事:西沙老战士照相馆冲印和毛主席的合影,老板悄悄退还冲印费
  • 铁穆臻|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毛泽东
  • 穿透历史迷雾,解读毛泽东思想与未来
  • 侯立虹|“去毛化”颜色革命的“不战而胜” ——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之七
  • 顶天立地 日月同辉
  • 人民万岁——纪念伟大教员诞辰130周年
  • 黄庭民:​毛泽东领导中国促进了人类进步(经济)
  • 黄庭民|毛泽东领导中国促进了人类进步(军事)
  • 黄庭民:​毛泽东领导中国促进了人类进步(人口)
  • 黄庭民:​毛泽东领导中国促进了人类进步(引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