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如何阻碍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为纪念中国各民族人民伟大领袖和世界无产阶级伟大导师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笔者将推出系列作品——《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每个小标题都是一篇两千字左右论文。
摘要:前文论述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生产关系及其产生的上层建筑,以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生产关系对社会生产力解放、发展的严重阻碍。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也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产生的地主土地私有制生产关系带来了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剥削,给中国封建社会最广大劳动人民制造了严重的灾难。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带来的地主阶级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了封建社会大量农业生产劳动人口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从而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和王朝更替。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中国在后来遭遇西方列强疯狂的殖民掠夺埋下了严重隐患。
关键词:地主,土地兼并,农民起义,生产力,阶级斗争。
一、生产力的发展和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尖锐的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而地主阶级在地主土地所有制条件下,通过土地兼并和雇佣劳动力,使雇农阶级和地主阶级形成了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土地兼并,也就是极少数地主阶级通过巧取豪夺把大量土地集中在自己手中。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极少数地主阶级的剥削压榨給中国农民阶级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说:“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
一般在每个封建王朝的盛世阶段,高度的君主集权上层建筑有利于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益于当时农耕经济发展。但是,中国在每个封建王朝的盛世阶段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对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需求增加,而少数地主阶级通过土地兼并获取大量土地,使大量的农民阶级人口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大多数人口对土地需求的增加,和极少数地主占领大多数耕地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生产关系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也逐渐激化。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解放。所以,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讲:“地主阶级这样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的穷苦和落后,就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
一方面,农村基层多数从事家庭个体生产的群众的松散、无组织,无法有效的组织起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扩大生产,还要被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官僚以“税收”的名义收缴大量的劳动果实;另一方面,地主阶级直接雇佣大量雇农,进行残酷剥削。地主压榨过来的劳动果实,则给地主、大商人、封建官僚共享。地主阶级集中了土地之后,不仅没有通过几种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大力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反而大规模的消耗、享乐,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于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说:“地主和贵族对于从农民剥削来的地租,也主要地是自己享用,而不是用于交换。那时虽有交换的发展,但是在整个经济中不起决定的作用。”,“不但地主、贵族和皇室依靠剥削农民的地租过活,而且地主阶级的国家又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并强迫农民从事无偿的劳役,去养活一大群的国家官吏和主要地是为了镇压农民之用的军队。”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高度结合,形成了大商人和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联合剥削
知识分子阶层的部分人口经常纠结于旧中国“重农抑商”的问题,把封建社会中国生产力难以解放归结为对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忽视。然而,旧中国的富商大贾也是数不胜数,很多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相当明显。司马迁赞叹西汉经济时说:“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纸币在宋朝出现——宋朝的商品经济更是空前繁荣的。《诸蕃志》中记载,与宋朝有商品交易的有60个国家。
问题在于大商人和地主剥削土地所有制高度合——商人的前身就是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攒钱经商,赚到钱买地、买官,继续剥削雇农劳动价值、积极“入仕”满足权利欲望。大商人和地主阶级结合扶植的代理——封建政治官僚集团,和他们形成了对中国最主要人口——农民阶级的联合剥削。商品经济再发展,不根本改编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这一生产关系,也是难以根本上解放中国生产力的。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深刻指出:“地主阶级……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
由于封建社会的大商人完全就是大封建地主阶级,即使是有商品经济的发展,背后也是强大的封建地主对占中国大多数的农民阶级的残酷剥削,而他们扶植的傀儡官僚集团和他们分享了剥削盛宴。地主阶级的存在,给主要劳动人口——农民阶级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所说:“中国历代的农民,就在这种封建的经济剥削和封建的政治压迫之下,过着贫穷困苦的奴隶式的生活。农民被束缚于封建制度之下,没有人身的自由。地主对农民有随意打骂甚至处死之权,农民是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
三、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带来的“历史周期律”和对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束缚
为了获得大量土地增加个人财富的地主阶级,持续进行土地兼并,从而使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多数人口仅仅占有少数土地,农民阶级的生存需求和最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极少数私人所有制产生了巨大矛盾。
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生产资料、无以谋生,加上地主阶级依靠对暴力机器的控制,对广大农民通过税收和兵役徭役等方式的剥削、欺凌、压榨、奴役,最终导致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又饱受奴役的农民被迫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而产生了封建社会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王朝更替。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讲:“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
封建社会的“历史周期律”,恰恰就是旧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的表现。朝代的更替并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社会生产关系,难以解放生产力。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所说:“这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斗争停息以后……封建的经济关系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依然继续下来。”
直到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加剧,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明显改变,中国也从封建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说:“这种情况,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相关文章
- 王立华:我们为什么热爱、怀念、崇拜毛主席
- 劳尔|越过谎言拥抱夜空中最亮的星
- 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新鲜事:西沙老战士照相馆冲印和毛主席的合影,老板悄悄退还冲印费
- 铁穆臻|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毛泽东
- 穿透历史迷雾,解读毛泽东思想与未来
- 侯立虹|“去毛化”颜色革命的“不战而胜” ——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之七
- 顶天立地 日月同辉
- 人民万岁——纪念伟大教员诞辰130周年
- 黄庭民:毛泽东领导中国促进了人类进步(经济)
- 黄庭民|毛泽东领导中国促进了人类进步(军事)
- 黄庭民:毛泽东领导中国促进了人类进步(人口)
- 黄庭民:毛泽东领导中国促进了人类进步(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