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医疗卫生事业曾经的辉煌

火烧 2007-10-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42
文章回顾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述六二六指示对农村医疗的深远影响,分析城乡医疗差距及改革经验,强调历史经验对当前医疗改革的启示。

医疗卫生事业曾经的辉煌


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在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中开始的。经过全国人民16年的艰苦奋斗,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也有了显著改善。

建国后,霍乱很快在我国绝迹。1955年,人间鼠疫就基本得到了控制。1959年,性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被消灭。20世纪60年代初天花已告灭绝,比世界范围灭绝天花早了十余年;结核病的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10万下降到40/10万;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等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1965年,接生员的队伍已经增长到685740人,产妇的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显著减少,母亲和婴儿的健康得到了一定保证。以人民公社为中心形成的三级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网,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保障农村群众健康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却批评卫生部是“城市卫生老爷部”,只给占全国15%的城市人口服务,而且主要是为干部服务,忽视了对农村群众医疗卫生的关心,留在城市里坐在医院中戴起大口罩,隔断了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冷落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签于此情毛泽东主席在1965年6月26日,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指示卫生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这便是“六-二六”指示。该指示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尤其是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医务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出现了飞跃发展。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病床的分布为例,1965年农村只占40%,到1975年这个比重已提高到60%。全国卫生经费的65%以上用于农村,而6.26指示对农村巡回医疗和合作医疗的有力推动,更为改变农村医疗卫生面貌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医疗"产业化"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日益突出,面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的严峻形势,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重新认识“六-二六”指示的精神、前因后果,也可以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智慧。

相关文章

  • 江宇: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经验
  • 李玲:仇和落马与私有化医改的不归路
  • 江宇 | 从医改看中国改革政治经济学:改革到底有多难
  • 你要医改的“小政府、大社会”吗?
  • “6.26”——“弱势群体”不能忘却的纪念
  • 赵磊:“过度医疗”是另类的“生产过剩”——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四)
  • 医疗私有化是如何祸害拉丁美洲的?
  • 社会办医掩盖着严重腐败:82岁老医生炮轰民营医院
  • 江宇:社会办医只“松绑”不严管是对人民不负责任
  • 忠言:警察荷枪实弹防“医闹”让人五味杂陈
  • 江宇: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更有效率?这是迷信,不是科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