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让奥巴马屡称“心碎”的创伤

火烧 2014-04-2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奥巴马对战争创伤的痛心,揭示退伍军人精神健康问题,以及战争对美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感觉自己已经60岁了。”作为美国伊拉克战争老兵,32岁的尼古拉斯·约翰逊如此感叹。

  约翰逊曾在伊拉克驻扎一年,承担拆除路边炸弹和填埋弹坑的任务。执行任务时,约翰逊需要身着近23千克的防护衣,长期负重工作导致他的脊椎断裂。回国后,因为再也直不起腰板,约翰逊只能打一份领取最低工资的零工。战后创伤综合征令约翰逊痛苦万分,家乡附近的州际高速公路,常常使他条件反射般回忆起弹坑遍布的巴格达机场公路,路边的垃圾标志也会令他联想起伊拉克武装人员的爆炸装置……

  6000多名官兵丧生,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在美国社会留下了永久的伤痕。4月2日,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胡德堡军事基地再次发生枪击事件,被认为有“行为和精神健康问题”的枪手,曾被派驻伊拉克。胡德堡军事基地是美国陆军现役装甲部队最大的本土基地,其驻扎的官兵多次被轮流派往伊拉克、阿富汗战场。2009年11月,这一军事基地就发生过13人死亡、30多人受伤的特大枪击案。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类似枪击案的再次发生令其“心碎”。

  《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凯泽家庭基金会近日发表的调查报告称,在26万名曾被派驻伊拉克、阿富汗的美军官兵中,超过半数的士兵患病或有精神健康问题。每两人中就有一人说身边战友有自杀企图或实施自杀。超过100万人遭遇人际关系问题并动辄暴怒,这是战后创伤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尽管美国政府设有专门处理老兵事宜的退伍军人事务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兵从海外撤回,退伍军人事务部在人员和经费压力之下颇感捉襟见肘。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奥巴马对类似突发悲剧屡称“心碎”,但美国战争机器的惯性运行仍未停止。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构建似乎对战争有着毒瘾般的嗜好和依赖。美国所实行的志愿兵役制度,造就了一支视战争如职业、执迷于战争血腥刺激的军队。恰如曾多次被派往伊拉克、阿富汗的美国前海军陆战队军士长肯尼斯·哈蒙所言:“不论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对与错,我们是签了合约的,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得到命令,就得去完成。”

  现在,美国政府仍在不遗余力地把战争老兵渲染为救别国人民于水火的“英雄”,不少美国老兵还在执迷着不无虚妄地“自豪”。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使整个美国社会面对着战争之后的困惑、迷茫与无奈。战争机器的惯性转动仍将继续分化美国社会,反思的良知势必不断与虚妄的执迷发生冲撞,美国社会战后创伤的痛楚将长期存在。

相关文章

  • 菲律宾声称“不向恐吓屈服”,急盼月底迎奥巴马
  • 罗杰·科恩:奥巴马做人要更诚实些
  • 外媒:奥巴马将公布改革计划,叫停大规模监听行动
  • 外媒:奥巴马向习近平保证监听中国公司是为国家安全不为商业利益
  • 乌克兰制定火速撤军计划,奥巴马签署总统令扩大对俄制裁
  • 卢麒元:解读奥巴马治下的美国经济
  • 奥巴马将不参加G8峰会,加拿大提议举行G7峰会
  • 奥巴马对俄发最严厉警告,俄称敢制裁就停用美元
  • 东方互动:美任命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季莫申科称将竞选
  • 寒竹:达赖的藏独本质和他与中国政府的谈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