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为了谁——浅谈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火烧 2009-12-1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展开,探讨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先进性,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析当前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向。

为了谁  

——浅谈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无论你是否喜欢、是否赞成、是否满意,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历史,正方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已经历史地选择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这就是当今中国执政党对中国对世界表明的坚定立场、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是一个求真务实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式打通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通道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发出的执政宣言和庄严承诺。

   

是否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历史地成为新时期我党执政宣言与庄严承诺能否兑现成功的关键课题。

   

虽然从中央到地方自2007年底就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一系列的部署与安排,到2009年底的两年多来,可以说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获得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和有益的教训。但是,从当前越来越艰难险恶的国际环境和越来越复杂严重的国内矛盾的状况来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命题,还没有能够很好的破题。或者说,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总的来看,核心问题在于——某些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与根基,背弃了党的理想与宗旨,抛弃了党的根本力量的源泉,从而丧失了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每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立场与原则。换句话说,在欲望横流的全球化浪潮中,对于“为了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悄然发生了变化,变得连自己是谁的问题都模糊不清了。

   

   

怎么办?

   

是的,“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些干部,首先是党的干部和全体党员,然后是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干部及其全体工作人员。所以,我们党一贯强调“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党要管党,党要管干部”。

   

怎么管?或者说,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如何保持、发挥和弘扬?

   

是的,首先是教育、其次是制度、第三是监督。

   

首先,坚持“预防为主”——这个防患于未然的“健体强身”的教育方式,既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一定要教育全体党员和干部,在执政履职过程中,必须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时刻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必须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次,注重“长治久安”——这个系统的整体的全面的可持续的观点,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以贯之的灵魂,是“制度设计”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党要管党,党要管干部”这个目标达成的方式上,一定要以“持续改进、不断加强”的理念去设计一整套保持、发挥和弘扬党员干部“先进性”的激励约束相统一协调的党建制度和干部制度。

   

第三,落实“群众路线”——这个“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兴国之道”,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一切“精英统治集团”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更是落实有效监督的根本方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毛泽东同志的教导言犹在耳,我们不能妄自尊大、刚愎自用,更不能朝三暮四、朝秦暮楚。“为了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是否落实“群众路线”这个根本原则上。对于这个事关党的生命力、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的原则的始终如一的坚守,既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毕生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也是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障。

   

不清楚“为了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是表面文章,就会被“走过场”,就一定会被谁所抛弃。

   

   

眉州 萧老邪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四日·蓉城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