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历史证明:“宁……,不……!”式的貌似强硬的语句,最终都是极端错误的

火烧 2012-02-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宁……,不……’式语句的极端错误,以历史事件为例,如国民党屠杀与文革,指出此类强硬表态往往导致严重后果。同时结合房价观念等现实案例,强调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历史证明:“宁……,不……!”式的貌似强硬的语句,最终都是极端错误的

 

刀锋

 

“宁……,不……!”这样的一组固定模式语句,历史长河中有曾经很多次闪现,每一次都是以貌似强大而有力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在不久后的将来总是被无情的证明这段话是极端错误的。当然,在以往的历史中,曾经以这个“宁……,不……!”固定模式出现的语句有很多,但是最著名的却是有两次,并且被深深的烙印在历史的背书中。

 

第一次是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叛变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遗训,公开叛变革命,汪精卫喊出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反动口号,发动了4.12反革命大屠杀,并颁布《战时戒严条例》,清洗已加入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残杀亲共的工人和农民积极分子,仅上海一地一日内就被屠杀300余人,失踪5000余人(杀、淹、埋),被抓捕500多人。

 

第二次是在文革中,混入中央领导岗位的极右反革命分子喊出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语句,并借此将原本针对共产党高级干部中蜕变的腐败官员的文化大革命斗争,无限扩大化引向了针对全体党员干部,甚至连累到党外人士,造成了群众斗群众现象,转移文化大革命的斗争方向,使文革最终走向混乱。

 

从这两段非常著名的“宁……,不……!”语句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历史确实证明了这样一个语句的极端错误,但是我还是要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宁……,不……!”语句是错误的,它的原因何在。

 

从字面上看,“宁……,不……!”只是告诉我们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宁”这个字的含义是“宁可”,其背后未说明的部分隐含着是明知有问题、有损失、有伤害、有错误,也依然要固执的选择,而放弃另外一种没有问题、没有损失、没有伤害、没有错误的选择。否则我们通常就会使用更加科学的富有哲学理念的禁得起检验的语句来描述。

 

各位读者不要质疑我的话。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上海曾经普遍说过这样一段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意为当地群众认为浦西的房价要比浦东高,利益要大。但是当我们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再看这段话,还有谁认为这话说的是正确的呢?

 

再有,各地都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郊区一套房”,无论北京、广州、深圳还是小地方,现在又有多少人还在坚持这样的错误观点呢?

 

还有,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观点,现在或许还有人在坚持“宁咬鲜桃一口,不要烂桃一筐”,从严谨经济学角度和市场经济角度看,还有谁坚持这样的选择?

 

最后,还有一句话,或许知道的人不多。1938年北京被日寇占领期间,日本占领军带着汉奸狗腿子曾经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喊过这样一句话:“宁做良民吃得饱,不要抗日被杀掉”,但是依然有无数的热血北京青年奔赴西山参加了抗日武装。

 

我无意评价最近几天以来盛行的一句“宁……,不……!”语句的本意如何,我只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使用“宁……,不……!”语句造句的话,基本没有正确的,寿命都很短暂。

相关文章

  • 刘国光:国有经济在我国的立国之本
  • 深化国企改革要避免误入歧途
  • 我为什么一直痛恨所谓的经济学家
  • 落实习近平三一讲话 清查新自由主义官员
  • 吴敬琏是美国市场经济的忠实信徒
  • 七千万嫁女,团购飞机代步--腾讯凤凰竟为这样的蛀虫辩护
  • 茅于轼获奖与冰岛破产的辩证关系
  • 山西东方机械厂破产真相
  • 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党的中高级干部必须同宣扬私有化等敌对思潮做斗争
  • 张捷:私有化是怎样洗劫国家和国民的
  • 坚决支持中纪委亮剑!——国企违规经营改制领导人将被追责
  • 比“大萧条”还要严重的经济大衰退——东欧私有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