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让我们等得太久了
![]() 在湖北蒲圻纺织集团的办公楼里,听到的是一片惨烈的哭声。但又有谁能来听一听他们的哭述呢? (本报记者许之丰 摄)
“工人日报让我们等得太久了
——《好设备好厂房有巢缺风》采访手记
■本报记者 邹明强 四月下旬,本报记者王娇萍、许之丰、邹明强随常雨琴先进事迹采访团一行前往湖北赤壁市蒲纺集团采访。赤壁市十分重视这次采访活动,把记者团安排在当地一家最好的宾馆下塌,并把被采访对象常雨琴(蒲纺集团工会主席)和相关人员请到了宾馆介绍情况。 蒲纺有9000多名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1000多名职工每月领取下岗生活费。2004年3月11日,就在蒲纺启动改革之时,职工大量的诉求出现了。身为工会主席的常雨琴,一下子站到了漩涡之中。那些日子常雨琴整天就是接待来访,职工反映的难处,她都一条条认真地记在本子上。常雨琴为他们争取政策、争取救济,她因此被称作困难职工的贴心人,而入选中宣部“劳动者之歌”宣传名单。 这其中肯定有隐情,有着不可触摸的痛。 ………… 从这家企业采访回来后,感觉心情沉重。我们能为企业、为这些职工做些什么呢? 经与经济部商量,我们决定刊发这组照片。就算是为蒲纺做一次免费的招商广告吧。 好设备好厂房有巢缺凤
——纺织联合企业湖北蒲圻纺织总厂见闻
编者按:以下的部分文字和部分照片发表于2007年6月14日工人日报经济新闻版。文字部分读起来,明显是新闻要素不全;一些照片也未能发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博客上,你可以看得到较多一些的内容。
■本报记者许之丰 摄 湖北省赤壁市一个名叫荆泉的山沟里,曾经号称“十里纺城”的中国最大纺织联合企业蒲圻纺织总厂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于三年前深陷“收不抵支、资不抵债、全面停产、全员下岗”的困境,随后蒲纺全面改制。当时,在短短几天之内,企业的15000名职工中有9317名职工有偿解除劳动关系,1000多名30年工龄以上的职工每月仅发给生活费235元。由于地处山沟和远离城市,如此多的下岗失业职工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图一、在纺织厂,被闲置的设备浆纱机每台1000多万元;1336台织布机只开了400台。多年留守在车间的魏师傅心痛地说:“我就是为了看守住这些机器设备才一直留在这工厂里。”
图二、上世纪90年代花3000多万元引进的瑞士机器设备至今还未启用过,机器已挂满蜘蛛网。
图三、一批蒲纺鼎盛时期九十年代引进的瑞士产高档纺织、印染全套设备、自备电厂的高级锅炉。工人们说,这些东西就是现在进入拍卖市场也有亿元之巨;还有高规格的厂房、企业专用铁路;针织、丝织、纺织、印染、服装全套生产设备。
图四、原丝织厂挡车女工黄萍,47岁还未到退休年龄,现如今只能当清洁工,每月仅能拿到300元的工资。由于丈夫去世,身边一个小孩上初中,不得不靠拣柴生火,“滴水”生活。
图五、空旷的印染厂大院只有几只狂叫的狗看守着。
图六、卢宏龙这位66岁的老人是1968年建厂时的老职工,在这锈迹斑斑的“湖北蒲圻纺织总厂”的大门口一住就是39年,现如今老婆孩子已离他而去。
图七、原来的部分纺织女工现在进了民营成衣厂,当上了临时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一条衬衣摘线头只挣9分钱。
图八、女工们愤愤不平地说“过去我们全是纺织女工,现如今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在这当临时工”。
![]() 图九、在丝织厂车间大门上的2005年元月28日的封条清晰可见。
图十、为了职工们用血汗钱引进的设备,一些老蒲纺人仍然固守着自己的坚持。在印染车间的一角,厚厚的蜘蛛网足足可以当条棉被。
图十一、在纺织厂的一角当年辉煌时期的痕迹依然存在。
图十二、铁大门挡住了记者采访的去路,但没有挡住工人师傅们对国家财产巨大损失而为之心痛的声音。(穿白衬衫者为本报记者邹明强)
图十三、在这纺织城里唯一的精神病医院病人是越来越多。
图十四、据精神病医院的医生称:“纺织城里的下岗和困难职工太多,情绪都很激动。患精神病和抑郁症患的,一年来从25户猛增到80户。在他们当中一半以上患者来自原蒲圻纺织总厂的职工。”
图十五、照片说明同图十四。
图十六、“纺织城里的下岗和困难职工太多,情绪都很激动”。 图十七、一大片壮年早逝的下岗工人的坟墓。
图十八、在湖北蒲圻纺织集团的办公楼里,听到的是一片惨烈的哭声,这,又有谁能来听懂蒲纺百姓的哭述呢?
图十九、在布满蜘蛛网和锈迹斑斑的蒲纺,这个全国最大的联合纺织企业,十里纺城,有过辉煌过去的大型国企,难道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死去吗? |
相关文章
- 怀念毛时代——“下岗工人”的命相、怨怼与生活
- 脱根:城乡夹缝间的新生代农民工
- “潜伏”在工厂的日子
- 英雄无语--当年意气风发的知青、战士和工人如今沦为社会底层
- “小心灭口”的黑社会式恐吓底气何来?
- 取缔城管,给弱势群体生存的权利和尊严!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尊严”和“伟大品格”的部分论述
- “开胸验肺”呼唤为人民服务宗旨回归!
- 下岗职工泣血请求--在建国60周年之际得到“特赦”
- 中石油工人发言集
- 一份不拟演讲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
- 新自由主义不死 老百姓苦难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