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成了失败的代名词
文章探讨工人被视作失败象征的现象,分析社会对工人阶级的歧视与忽视,指出技工荒与职业尊严缺失的矛盾,呼吁重视工人社会地位与价值。
据《羊城晚报》报道,一种“怪”现象正在引起人们关注,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则是“技工荒”。在高技能工人行情看涨的今天,是什么在阻碍人们成为一名工人?这不是一个故作惊人的问题,人们在为职业生涯作准备时,很少把当一名工人作为未来的目标。除了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打工者,自觉选择做一名工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某种程度上,“工人”这个称号不仅丧失了意识形态曾经赋予过的光荣感,而且正在被当成人生失败的镜鉴。如同阻止孩子啼哭时大人们的恐吓一样,现在,一个希望子女茁壮成长的家长,往往会以“不努力学习,今后当一个工人”作为鞭策上进的说法。
今天,工人意味着职业和收入的不够稳定。仍有许多工人工作在恶劣的条件之下,即使工作在很好的环境里,即使可以获得可观的报酬,工人的社会体面也在减弱,良好的社会评价只属于“工人阶级”这个整体,而且更多地是纸面上的符号。
“工人阶级”由很多的社会阶层所组成。“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意味着先进的生产力,会得到尊重和重视;管理人员也是劳动者,当然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同样也是先进的生产力,责权利高度统一,得到了比知识分子更多的尊重和利益。蓝领工人,即产业工人,在一般社会意识中,则是单纯的被管理对象。
社会舆论的兴趣过多地转到精英身上。知识精英、管理精英和娱乐精英共同占据了各种媒体,他们的态度、感受、要求以及生活方式就是“成功”的代名词,工人、农民最多只是被他们代言的一群人,而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代言者首先会讲自己的话,只有他们的同情心起作用时,工人、农民才会进入视野,工人已经成为被同情的对象,而且这种同情也只有良知得以起作用时才会发生,更多的人、更多的时候,社会精英习惯于认为“失败者”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结果,一个人落于不利处境应当由自己缺乏竞争能力负责。这样的社会氛围,不利于社会进步与和谐。
在一定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条件可以改善,劳动报酬可以提高,职业稳定性可以增强,但工人在社会层级上的位置需要得到重视和提升。在一个注重社会层级几乎达到畸形的环境下,人人都寻求“上升空间”,没有上升空间的岗位,就是没有希望与前景的岗位,这就足以成为人们不想做工人的全部理由。人们无法为自己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而自安,无法为平凡的人生而骄傲,一种近乎资本崇拜的社会意识在左右人们的社会评价,大家都在仰望财富榜、权力榜、名望榜上的英雄,除了崇敬英雄,寻常生活并不受尊重,平凡的人生等于“无价值的人生”。现实的变化、观念的变化相互促发,不仅正在使工人以及其他寻常人感到失败,更重要的,它也剥夺了工人自身的荣誉感。
生活意义与价值的剥夺,是对一个人最彻底的否定。只要平凡的生活不能获得价值上的认同,芸芸众生的生活意义无从建立,日常生活就会成为失败的标记,平凡职业就会成为被逃离的身份。作为个人,所有希望改善境遇的努力都是可理解的,但一个社会,只有人上人和人下人,没有人的位置,在否定寻常人生基础之上形成“成功崇拜”是病态的。
某种程度上,“工人”这个称号不仅丧失了意识形态曾经赋予过的光荣感,而且正在被当成人生失败的镜鉴。如同阻止孩子啼哭时大人们的恐吓一样,现在,一个希望子女茁壮成长的家长,往往会以“不努力学习,今后当一个工人”作为鞭策上进的说法。
今天,工人意味着职业和收入的不够稳定。仍有许多工人工作在恶劣的条件之下,即使工作在很好的环境里,即使可以获得可观的报酬,工人的社会体面也在减弱,良好的社会评价只属于“工人阶级”这个整体,而且更多地是纸面上的符号。
“工人阶级”由很多的社会阶层所组成。“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意味着先进的生产力,会得到尊重和重视;管理人员也是劳动者,当然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同样也是先进的生产力,责权利高度统一,得到了比知识分子更多的尊重和利益。蓝领工人,即产业工人,在一般社会意识中,则是单纯的被管理对象。
社会舆论的兴趣过多地转到精英身上。知识精英、管理精英和娱乐精英共同占据了各种媒体,他们的态度、感受、要求以及生活方式就是“成功”的代名词,工人、农民最多只是被他们代言的一群人,而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代言者首先会讲自己的话,只有他们的同情心起作用时,工人、农民才会进入视野,工人已经成为被同情的对象,而且这种同情也只有良知得以起作用时才会发生,更多的人、更多的时候,社会精英习惯于认为“失败者”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结果,一个人落于不利处境应当由自己缺乏竞争能力负责。这样的社会氛围,不利于社会进步与和谐。
在一定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条件可以改善,劳动报酬可以提高,职业稳定性可以增强,但工人在社会层级上的位置需要得到重视和提升。在一个注重社会层级几乎达到畸形的环境下,人人都寻求“上升空间”,没有上升空间的岗位,就是没有希望与前景的岗位,这就足以成为人们不想做工人的全部理由。人们无法为自己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而自安,无法为平凡的人生而骄傲,一种近乎资本崇拜的社会意识在左右人们的社会评价,大家都在仰望财富榜、权力榜、名望榜上的英雄,除了崇敬英雄,寻常生活并不受尊重,平凡的人生等于“无价值的人生”。现实的变化、观念的变化相互促发,不仅正在使工人以及其他寻常人感到失败,更重要的,它也剥夺了工人自身的荣誉感。
生活意义与价值的剥夺,是对一个人最彻底的否定。只要平凡的生活不能获得价值上的认同,芸芸众生的生活意义无从建立,日常生活就会成为失败的标记,平凡职业就会成为被逃离的身份。作为个人,所有希望改善境遇的努力都是可理解的,但一个社会,只有人上人和人下人,没有人的位置,在否定寻常人生基础之上形成“成功崇拜”是病态的。
相关文章
- 怀念毛时代——“下岗工人”的命相、怨怼与生活
- 脱根:城乡夹缝间的新生代农民工
- “潜伏”在工厂的日子
- 英雄无语--当年意气风发的知青、战士和工人如今沦为社会底层
- “小心灭口”的黑社会式恐吓底气何来?
- 取缔城管,给弱势群体生存的权利和尊严!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尊严”和“伟大品格”的部分论述
- “开胸验肺”呼唤为人民服务宗旨回归!
- 下岗职工泣血请求--在建国60周年之际得到“特赦”
- 中石油工人发言集
- 一份不拟演讲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
- 新自由主义不死 老百姓苦难未已
很赞哦! (1028)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