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日月光集团“卖身”轰动台湾

火烧 2006-12-01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日月光集团被美国凯雷集团收购,引发台湾各界对大陆投资限制的讨论。企业认为当局政策阻碍发展,呼吁放宽投资上限,反映出台湾半导体业出走趋势。


日月光集团“卖身”轰动台湾

岛内各界吁当局放宽投资大陆限制

●本报特约记者 邰文欣 


  日前,美国凯雷集团以每股新台币39元,全资收购台湾知名半导体龙头企业日月光集团,涉及金额高达新台币1791亿元,创下台湾收购案最大金额,“日月光”股票将从此在台湾股市消失。此举引发台湾各界震动,称“日月光”的出走是台当局限制投资大陆政策所导致,是台湾优质企业对当局大陆政策过于封闭的不信任投票,并强烈呼吁当局放宽投资大陆上限。

  “日月光模式”恐成趋势

  “日月光”被收购,将成为美国凯雷集团全球布局的一部分。根据台湾当局有关规定,企业被收购后必须下市,台湾投资人将无法从“日月光”未来的发展中获益。

  据报道,“日月光”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组件封装测试公司,它是台湾白手起家、土生土长的电子企业,经常被“本土化”人士拿来当做“根留台湾”,“爱台湾”的样板。但台湾当局一直限制岛内半导体业赴大陆投资,使“日月光”等龙头企业深感不安,因此,虽然“日月光”目前并不面临经营困境,却还是决定通过接受并购来避开当局对大陆的投资限制。

  岛内媒体认为,“日月光”的出走也许只是台湾半导体业的“一个趋势的开始”,这些行为将为后来者提供“示范”作用。

  呼吁放宽投资大陆上限

  据台湾媒体报道,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呼吁,台当局应立即放宽台企投资大陆上限至60%,让专业回归专业、经济回归经济,否则企业出走将成常态。

  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指出,台当局限制企业投资大陆,已让台湾竞争力在亚洲“四小龙”中居末,未来恐怕会有更多企业借“日月光模式”,自寻外资买主出走。

  国民党籍“立委”赖士葆批评说,他早在今年5月就已提案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有关40%的企业投资大陆上限,但在委员会屡遭“黑手”干预,迟迟无法走出委员会。

  另一位国民党籍“立委”费鸿泰表示,“日月光”现象是“企业重重打了扁当局一个耳光”。

  由台湾中部上市上柜公司负责人组成的盘石会,近日也做出当局应放宽企业赴大陆投资上限的临时提案,建议出席的“经济部长”陈瑞隆能体察民间企业疾苦,协助解决。

  “根留台湾”只是口号

  对此,台湾《联合报》发表文章说,身为全球第一的“日月光”竟然要“卖身”,并不是因为公司经营不善,也不是老板“不想玩了”,而是不想再跟台当局的死硬两岸政策继续鏖战。

  文章指出,“日月光”求售,目的是只求下市,挣脱“台资”身份的枷锁。台当局迟迟不松绑投资大陆40%的上限,耽误企业发展。再说,民进党以意识形态治理台湾,已使得台湾股市变成鸡肋,经营者没有成就感,投资者亦食之无味,有宏图的企业家只能选择退出。文章表示,台当局“根留台湾”的伟大口号唱到今天,却堵死企业发展之路,逼得“日月光”这种龙头企业“连根出售”,实在是一个讽刺。

  台湾企业以各种方法“突围”,各显神通迭有成效。鸿海的富士康公司早在香港股市挂牌,然后声势浩大地登陆;旺旺集团将台湾的母公司子公司化,各种措施都为他们带来大笔利润。对于台企出现的“逃亡潮”,岛内媒体分析指出,症结在僵硬的两岸政策卡死了所有企业。原本想返台挂牌的返不回来,因为40%的投资上限让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根本过不了这关,而困在岛内的企业,眼看其他跨国企业在大陆布局、准备大展身手,但自己却被绑死在岛上,心中的焦虑不言而喻。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6-11-29 第03版 )
 

相关文章

  • 占豪:白宫打破惯例接待蔡英文,有何企图?
  • 宋鲁郑:台湾民主已死?
  • 《东方日报》:台独思潮全面回潮 北京大礼送错人
  • 台湾同胞对毛主席的感情如此深厚
  • 东京电影节上的拨乱反正,很正确很及时
  • 变种“两国论”:张亚中“统合论”的出笼前后
  • 评龙应台:为什么我们的中国梦如此不同?
  • 台湾配合美国:北京在两岸政策上被台湾腹背一刀
  • 警告马英九:别找理由拒绝统一,不学好毛泽东思想就没资格谈回大陆
  • 恳请人大对现行的惠台政策作出认真审慎的评估审核
  • 台湾武力拒绝统一我们该怎么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