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国必将步日本后尘

火烧 2008-02-2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指出中国当前经济增速和股市泡沫与1990年代日本相似,投资增长迅速,但存在过度扩张风险,可能重演日本经济泡沫危机。

东洋经济周刊 中国必将步日本后尘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


    2008年以纽约股市和东京股市的暴跌拉开了序幕。明年就是1929年那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80周年,始自美国的灾难是否再次把世界经济引向深渊?

    在阴郁的气氛中,惟一值得欣慰的设想是,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BRICs)会通过“自律增长”抵消美国的灾难。然而,这一设想现在也已经有些不合实际。实际上,中国才是2008年最大的风险。

    2007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前一年增长25%,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中国在粗钢和家电生产领域巳经位居世界第一。曾经远远落后于日本的中国船舶业也力争在2015年创造出世界顶级的生产能力。中国几乎在所有的行业、所有的领域,都把目标瞄向了“世界第一”。

    在日本战后的历史中,能够与今天中国的势头相媲美的,当属东京奥运会前那个时期。1964年,东京奥运会举行的当年,日本设备投资计划额与前一年相比增长25%(与2007年中国固宁资产揩资增长率恰巧一致),1953年至1963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5%。当时.尽普右部竹绎济学家警告“日本经济已经进人了转型期”,但大部分经济学家却大笑道:“认为年轻、富有活力的日本会就此止步的看法是愚蠢的。”

   然而,正当东京奥运会的余韵未尽之时,山阳特殊钢铁公司宣告破产,山一证券公司也出现危机,日本经济开始“踩急刹车”。膨胀与缩小是经济的节奏,“过剩”必然会引发调整。即使“年轻富有活力”的经济也不例外。中国不可能一直作为一个例外继续下去。       

股市凸显中国的“过剩”

    中国的“过剩”突出表现在股票市场上。中国国民像着了魔似地把资金投向股市。据汇丰银行统计,中国股票交易手续费和印花税的总和已经超过了所有上市企业的利润总和。

    80年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时,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盈率曾达到28倍。而就在不久前,中国的市盈率却达到了70倍、泡沫经济时期,日本股市的顶峰正好也是70倍。现在,中国与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木几乎一模一样滁市盈率出现异常外,市场的“扭曲”现象也都一样。

    尽管如此,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的泡沫比美国的网络泡沫更健康。其论据是网络企业不会创造较高利润,而中国企业却创造了可观的利润。然而,中国企业的利润着实令人怀疑。《商业周刊》杂志2007年11月26日一期引用摩根士丹利公司的分析指出,“中国上市企业有1/3的利润来源于对正业以外的投资”。中国著名服装企业98.5%的利润为股份投资所创造,健康产业(企业)54%的利润、消费品企业64%的利润依赖于投资。

    这一切无异于日本的翻版。泡沫经济时期,日本银行利用银行股票的账面利润虚报自有资产,融资程度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泡沫破灭后,所融资金纷纷变成不良债权,加上持有股票急剧下跌带来的损失,银行的承受力受到了侵蚀。       

“入口红利期”终于2015年

    或许顽固的“中国派”会这样说:“从短期来看,中国泡沫的破灭可能不可避免,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发展趋势不会发生改变。”然而,根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编的《老去的亚洲》分析,中国的发展期再有7年就会终结。

    《老去的亚洲》使用了“人口红利”和“人口负担”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分析。收入水平提高后,婴幼儿死亡率会下降。而劳动年龄人口则会增加。这时,由于还没有出现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增大,经济会显现出很强的活力。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期”。接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日趋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会降下来。这就是“人曰负担期”。

    日本的“人口红利期”始于1950年,终于1990年。而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则始于1965年,将终于2015年。中国政府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的“人口红利期”过早结束。对于中国来说,比较严峻的问题是,“人日红利期”结束时,人均GDP将仅有9722美元(按购买力平价换算),还不及日本2.35万美元的一半。如果“即将出现”的泡沫的破灭程度过于激烈。人均收入水平还会更低。中国会在远比日本严峻的环境下步入老龄化社会。(作者 梅泽正邦  资深撰稿人梅泽正邦)

相关文章

  • 明年三重叠加了就是严重经济危机的开始
  • 左大培: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李慎明:高度重视七个基础性资源可能相对萎缩的挑战
  • 周新城: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 何新: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几点评论
  • 郎咸平的忽悠--当前严重忽悠人的几个经济理论(2)
  •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深层次的隐忧
  • 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危机的第二波很快就会到来
  • 邋遢道人:从“技术创新”谈起--五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邋遢道人:从“民工荒”谈起——三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曹建海:注水的GDP数据,如何成了巨额财政赤字的依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