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朝鲜战争是一场政治交易

火烧 2008-08-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朝鲜战争被视为中苏之间的一场政治交易,毛泽东借战争提升中国地位,苏联则借此支持中国工业化。文章分析战争背后的权力博弈与历史影响。

朝鲜战争是一场政治交易


上世纪中国建国伊始,即卷入一场与超级大国的战争。对于中国参战的原因,学界、民间有多种猜测、争论。其实,中国参战,可能只是一场政治交易而已。
交易源于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二战结束,冷战开始,世界被重新划分为东、西两大阵营。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无论从历史还是意识形态因素出发,都只可能归属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中国的加入,令苏联阵营势力大增,但也造成不小麻烦:在这个阵营内,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块头接近盟主苏联的成员——天无二日,如果中国强大起来,确实有能力从内部挑战苏联权威,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容许的,尤其是在苏联集权体制的背景下。
因此,对新中国的建立,苏联一方面为避免了美蒋势力掌控中国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也存有戒心,尤其不愿见到新中国快速工业化。同时,此前毛领导的共产党所表现出的一些民族主义倾向,也令斯大林觉得有敲打一下的必要。所以,当建国后毛首次出国即晋见斯大林时,斯表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冷淡。不但自己把毛凉在一边好多天,而且不许其他人见毛,使毛再次体味了“鬼都不上门”的窘境。事后,3亿美元贷款就打发毛了事,远远小于苏联对一些卫星小国的支持,让兴冲冲满怀希望而来的毛沮丧扫兴而归。
一生不惧于与天斗与人斗的毛,当然不是甘受屈辱的人。因形势所迫,这时他只能把一切暂时记在心里。赫鲁晓夫坚称这是后来中苏决裂的肇因。即使事实确实如此,站在斯大林的立场,他也没有做错。一味示好未必就能笼络人心,胡萝卜加大棒才是王者之道。没有这一次的敲打,或许就没有随后中国积极出兵朝鲜。
毛泽东不甘受气,但他更不能容忍中国长期贫弱,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崛起。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要快速发展,唯有借助外力。由于没有其它选择,受辱后的毛泽东也只有尽可能以实际表现来加大自己在斯大林心目中的份量,获取苏联支持,同时使中国坐稳东方阵营的第二把交椅——按块头论,中国是无可争议的老二,但当时中国还百废待兴,苏联一强独大,斯大林的威望又如日中天,中国能不能做老二,必须斯大林说了算。
朝鲜战争让毛看到了与斯大林做交易的机会:我帮你打仗,你帮我建国;我出人,你出钱。通过一场战争,毛斯绑在了一起。看起来是斯大林把毛泽东绑上了战车,但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毛用一场战争绑架了苏联。这场战争事关亚太格局,苏联是不能不打;自己又不好出面,只好借力中国,同时接受帮助中国发展包括军工在内的工业体系的条件。
正是由于朝鲜战争,苏联才一改对中国心存戒备的不冷不热态度,大力帮助中国建设,中国的工业化也才首次插上翅膀。那些声称中国参与朝鲜战争是上了金日成和斯大林恶当的人,不过是欲借此否定朝鲜战争对于中国的意义而已。实际上,在参战问题上,毛泽东应该是相当积极主动的,因为这是使中国走出贫穷和平庸的难得机会。
朝鲜战争中,中苏双方的目的基本都达到了,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但这并不代表毛对苏联、对斯大林改变了看法。毛的积怨,最终倾泻在斯大林的继任者身上。毛反对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清算,不是出于好感而维护斯,也不是害怕中国将来出现赫鲁晓夫,应该主要还是出于与斯大林后的苏联争夺盟主的需要——这么好的一面旗帜,对手放弃了,毛当然要捡起来。实际上,如果斯大林后的苏联仍然挥舞斯大林旗帜,那么毛可能又会反过来率先打出反斯旗号,清算其大国沙文主义。
争夺盟主,这才是毛对斯的秋后算帐。而毛的这一动意,最终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相关文章

  • 金正恩靠什么粉碎美韩“北侵野心”
  • 朝鲜卫星前的众生相
  • 朝美交易,谁输谁赢
  • 网友揭秘:“朝鲜出事了”谣言是这样诞生的
  • 金正日17年治国路——“按照领袖的思想和意图推动革命和建设”
  • 2012,毁灭或重生
  • 朝鲜人民所展示的力量,我被深深震撼
  • 文锋:从那些被有意或无意歪曲和忽略的朝鲜事实真相说起
  • 学者笔谈:朝鲜变局与中国的立场
  • 金正恩给李明博“下马威”?
  • 叶劲松:资本对朝鲜的攻击及怎样看待朝鲜
  • 韩国政府为什么如此嚣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