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国房贷也有美国次级债风险特征

火烧 2007-08-13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指出中国房贷风险呈现美国次级债特征,房价上涨与利率上升加剧借款人偿付压力,可能对房地产及宏观经济造成冲击,同时引发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

中国房贷也有美国次级债风险特征

2007年08月13日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出人意料地上涨,中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了;随着央行多次提高存贷款的利率,借款人的偿付压力增大了,他们也越来越难以预测未来偿付现金支出的变化。一旦中国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暴露,又会对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

⊙彭兴韵

  受美国次级抵押债的影响,近期全球资本市场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荡。这迫使主要中央银行近日不断地向金融市场提供巨额的流动性,以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在观察美国次级债危机演化的时候,比照一下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不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话题。

  虽然有人认为,海外投资者夸大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而忽略了美国整体经济仍然向好,但是,更多人认为,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会蔓延到公司债券市场,也可能危及其他信贷市场,并且损害企业盈利能力和并购活动。无论如何,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次级抵押贷款领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至少在短期内,美国的金融市场正在、并将继续经历严峻的信心考验。

  不仅如此,次级抵押贷款因金融活动的全球化而蔓延到了美国之外的金融市场。亚洲和欧洲金融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拖累。与美元挂钩的恒生指数跟随美国道·琼斯指数也没有多少安宁,欧洲金融市场除了各大指数创近期的跌幅纪录之外,欧元区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升至4.7%。一些欧洲金融机构也因美国的次级抵押债问题而面临着紧张的流动性压力。

  例如,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最近就宣布,因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某些特定市场流动性完全丧失,使其难以合理评估其基金持仓的市场价值,公司不得不已冻结旗下三只资产支持证券基金的申购和赎回。荷兰投资银行NIBC也曾经表示,今年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至少损失1.37亿美元;汇丰集团德国分公司也宣布,暂时停止旗下2亿欧元的资产证券化基金(ABS)的赎回业务。不一而足。

  欧洲短期利率的大幅上升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困境,迫使欧洲中央银行于8月9日宣布,将从当天开始以4%的欧元区基准利率水平向市场无限量投放现金,以平抑不断飙升的融资成本,维持欧洲货币市场的正常秩序。

  从学理上分析,信贷审查、担保和收入证明等等都是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防范信用风险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根本预防措施。然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忽视了这些基本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臆想房价不断上涨会提高借款者的偿付能力,因为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仍然会降低借款者的违约风险。正如熊彼特所说,信贷本身乃是对购买力的创造。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的增长会对房地产市场创造出巨大的购买力,从而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和繁荣,这在一段时间里满足了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

  然而,历史事实反复证明,任何一次的繁荣都会埋下紧随其后的衰退的种子。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本身收取的利率较一般抵押贷款的利率高,贷款服务机构又没有严格地审查借款人未来的现金流,次级抵押贷款更容易发生逆向选择。这样,一旦资产价格出现了失意的波动和利率出人意料地上升,借款者偿债负担超过了临界点时,由于其并没有首付支持,他们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也就更大了。此时,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就产生了。

  中国正在经历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时期,自1998年以来,商业银行也纷纷调整了其信贷资产结构,住房抵押贷款的低风险特性,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结构调整中似乎特别垂青于住房抵押贷款。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正是造成我国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信贷的增长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现实的有效需求。

  以房价收入比来度量,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无疑也越来越具有美国式次级抵押贷款的特征,只不过,中国的商业银行迫于监管的压力仍然要求一定的首付比例,这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借款者违约的损失。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出人意料地上涨,中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了;随着央行多次提高存贷款的利率,借款人的偿付压力增大了,他们也越来越难以预测未来偿付现金支出的变化。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准备可能是不足的,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又相对较低,这些使得商业银行一旦被暴露在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面前时,其应对的能力就可能会相当脆弱。

  由于中国的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一旦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暴露,这又会对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提醒我们,越是在市场繁荣的时期,我们越应当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管。

相关文章

  • 社科报: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
  • 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
  • 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
  • 不是金融危机 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 美国次贷重创重临 或达730亿美元窟窿
  • 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
  • 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
  • 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
  • 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